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把握今生今世的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2020-08-26   善知

原标题: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把握今生今世的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起,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的确,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深秋,冬天就要来临的时候,每天一次起风,满院子的大树随风摇摆,树叶随风飞舞落下,满地都是,厚厚的一层。要清扫完这些叶子,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而且过不了半天,树叶又飘落满地。这让小和尚头疼不已,他冥思苦想,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

后来有个大些的和尚和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用力摇树,把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一次性扫干净,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扫地之前,使劲的摇树,把院子里的树摇了个遍,树叶也扑簌簌掉了一地。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起扫干净了。

这一整天小和尚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了眼:院子里同往常一样,依旧是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的落叶还会飘落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原来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完成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把握今生今世

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行走。一阵风,灯灭了。

“怎么办?”徒弟问。

“看脚下!”师父答。

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当然是:“看脚下,看今生!”

许多人都相信来生与前世,因为那让我们能对今生的不幸,用前世做借口,说那是前世欠下的。也有对今生的不满,用来生做憧憬,说可以等待来生去实现。

问题是,哪个“今生”不是“前世”的“来生”?

哪个“来生”不是“来生”的“今生”?

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看脚下!看脚下!

有什么比脚下踩的地更实在?有什么比今生更直接?

今生都不积极地把握,凭什么展望来生?今生都不耕耘,凭什么盼望来生丰收?

难道我们还要向不负责任的父母,欠下债,等儿女还?打算今生欠债,来生还吗?

还是勇敢地面对今生。今生债,今生了!连前世未还的债,也在今生了断。

南无阿弥陀佛!

求人不如求己

苏东坡在与佛印了元禅师的一次交谈中,问道:“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诧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对曰:“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的回答,乍听起来确实令人惊诧,但是仔细一想,禅师的回答确有其高明之处。

其实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之前已成佛果,号正法明如来,早已三身成就,觉行圆满,圆佛种智,又有何念,又有何求也?

以其因地发愿,悲心特重,倒驾慈航再来,现菩萨身,三十二应救苦救难,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我们只应以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为榜样,依教奉行才对。

所谓“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六祖曰:“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此心具足万法,不假外求。

所以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求人不如求己”,这并不是说要舍弃经典,不去亲近善知识。佛印禅师只不过是开示苏东坡居士及后来学佛者,修习佛法主要还得靠自力,要自己去真修、实悟,别人替代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