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优势+本土经验,专家共话朗斯弗®在华上市后的特色之路

2019-12-17   壹生

本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审校

今年8月29日,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的新型口服细胞毒抗肿瘤药物TAS-102(全球简称:FTD/TPI,注册商标:Lonsurf、朗斯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在我国上市。为了贴合临床实际,合理用药治疗,大鹏公司在12月5日特别举办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邀请国内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学者参会,为FTD/TPI建言献策。

脚踏实地,用疗效带去更长生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首先致辞。

李进教授致辞

李进教授谈道,大鹏公司为消化道领域研发出很多经典的口服抗肿瘤药物,作为其中的又一经典,期望Lonsurf能够如“Long Surviving of Fluorothymidine ”这一名字寓意一样实现中国患者的更长生存。

张苏展教授致辞

张苏展教授则结合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说明结直肠癌作为恶性肿瘤如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然成为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在FTD/TPI上市后,临床医生手中无疑又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直击mCRC三线治疗靶心,用疗效优势铺就临床使用前路

目前,mCRC患者在一、二线治疗后往往能够获得较长生存,因此接受三线及后线治疗的机会也相应增加,但临床中,三线及后线治疗仍旧存在用药方案相对单一的情况,临床选择亟待丰富。

潘宏铭教授主题演讲

FTD/TPI:mCRC三线治疗选择中不一样的“色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认为,mCRC三线和后线治疗过程中,前线药物再使用是无标准治疗药物的无奈之举。不仅如此,5-FU类药物在后线治疗中再次使用易引起心脏毒性,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不适合;另外,奥沙利铂再次使用的疗效也与时间间隔相关。此外,通过CORRECT、CONCUR和FRESCO等研究证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确实在mCRC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之前接受过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上述药物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由于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作用机制相似,患者使用其中一个药物进展后不宜再使用另一个药物。两个药物的不良反应谱也相似,常见的不良反应都有手足综合征、乏力、高血压和蛋白尿等,对于发生此类严重不良反应(2级手足皮肤反应、3级高血压、3级乏力、24小时蛋白尿定量≥ 2.0g)的患者不适合使用。

最后,潘宏铭教授指出,虽然TKI类药物丰富了mCRC三线治疗,但仍有一些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FTD/TPI的出现则扩充了mCRC三线治疗选择。

袁瑛教授主题演讲

填补三线治疗空白,FTD/TPI搭建mCRC实践新的格局

FTD/TPI究竟是怎样一种药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为我们带来了答案。FTD/TPI由曲氟尿苷(FTD)与盐酸替匹嘧啶(TPI)组成的口服复方制剂,通过FTD直接掺入DNA复制,破坏DNA正常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同时TPI可以抑制胸苷磷酸化酶(TP)活性,阻止FTD降解,提高抗肿瘤药物浓度,抵抗5-FU耐药。

基于FTD/TPI独特的抗肿瘤机制,FTD/TPI开展了两项前瞻性的III期临床研究,一个国际RECOURSE研究,一个亚太TERRA研究。两项研究获得了一致的结果,提示FTD/TPI能够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使患者生存获益[1,2],尤其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获益更为明显。而在安全性方面,FTD/TPI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而手足皮肤反应、乏力、腹泻、恶心等患者自觉症状的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低。此外,研究中还发现,FTD/TPI维持患者ECOG PS 0-1的中位时间5-7个月,这为持续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体能储备。在欧洲开展的FTD/TPI上市后的真实世界研究PRECONNECT验证了RECOURSE研究结果。这些都夯实了FTD/TPI治疗mCRC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袁瑛教授总结道:基于研究数据,FTD/TPI与瑞戈非尼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及日本结直肠癌研究学会(JSCCR)等指南中推荐等级一致,也期待FTD/TPI在中国CSCO指南和临床治疗中大放异彩。

朱晓东教授主题演讲

联合治疗与前线治疗,mCRC与mGC,FTD/TPI临床探索不设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晓东教授指出,国际上FTD/TPI在mCRC后线治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FTD/TPI进军mCRC前线甚至一线治疗的步伐始终未停,同时,FTD/TPI与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的联合也已提上日程。比如,FTD/TPI联合贝伐珠单抗的C-TASK Force研究、TASCO1研究、DCCG研究、KSCC 1602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都为FTD/TPI未来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临床证据。

除了mCRC,FTD/TPI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mGC)也卓有成效。一项在17个国家110个学术医院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TAGS研究)[3],结果显示,FTD/TPI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5.7个月和3.6个月(HR=0.69,95%CI 0.56~0.85),对于≥65岁的胃癌患者FTD/TPI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这是迄今为止三线治疗mGC/mGEJC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国际多中心研究III期临床研究。今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批准FTD/TPI应用于胃癌二线以及后线的治疗。

时不我待,期待FTD/TPI在国内临床发光发热

秦叔逵教授致辞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在最后的总结时强调,目前mCRC的一、二线治疗方式已经非常明确,三线及后线治疗模式渐入佳境。现在更需要的是加速度,加速疗效明确、安全性佳的好药研发和上市速度,加紧适合国人实际的联合治疗方案探索,加快推进指南更新和临床普及,使好药真正用在“刀刃”上。

全体专家合影留念

参考文献:

[1]N. Engl. J. Med. 2015, 372(20): 1909-19.

[2]J. Clin. Oncol.,2018, 36(4): 350-358.

[3]Lancet Oncol 2018; 19: 14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