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黄万里

2019-08-12   朝阳阿力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划为右派。黄万里一生主要反对过两项水利工程,一是三门峡工程,另外是三峡工程。2001年8月27日病逝于北京。

水利专家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

1945年在南京出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1960年4月,刘少奇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工地视察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此文,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中央党报开专栏进行批判。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批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并不是因为他是头长反骨的人,而是源自其水利的基本理念和对中国水资源的正确评价。

黄万里在教学中

黄万里夫妇和子女

黄万里先生在去世当月曾对探望他的学生留下遗嘱,全文如下:

"万里老朽手所书 敏儿、沈英、夫爱妻姝: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汉口段力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万里遗嘱 2001年8月8日。(最后还有一行小字)可少死几万人。"除了长江的水利和汉口安危,他没有提个人及家属一句话;他满腔的深情,火一样的大爱,全部倾注于祖国人民和他为之耗尽了毕生精力为之忍受了无限屈辱痛苦的江河。

在中国,大家都觉得,一名知识分子要是两院院士,那是了不得了。事实是,在中国,很多有学问的科学家,他们就不是院士。例如,原浙江大学校长、后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教授,原清华大学水利系黄万里教授,他们都是中国有学问的科学家,但都没有院士的头衔。黄万里曾六次上书提出对三峡工程的意见。

三门峡黄河大坝1957年4月破土动工,用4年建成

三门峡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

在中国,要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除了有学问还不够,还要讲真话,不怕政治和学术上的打压,坚持反对错误的决策,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马寅初教授和黄万里教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没有院士头衔的学科泰斗。

黄万里着白西装抱病上最后一堂水利课

半个多世纪以来,黄万里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2001年8月27日下午3时5分,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90岁的黄万里先生溘然而逝。

三峡大坝工程1994年12月14日开工,2006年5月20日竣工

三峡大坝耗资954亿元,库容393亿立方米,装机224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