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登上央视、被人民日报"点名",网友:这才是偶像

近日,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郑璇在重庆师范大学特教楼用手语为24名聋生上手势汉语课。她的手像翩跹起舞的蝴蝶一样,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手势,吸引着所有聋生的目光。黑色正装、齐耳短发,清晰流畅的普通话,说话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若不是她左耳上露出的助听器,大家很难把她与"聋人"联系在一起。

今年38岁的郑璇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2岁时,因意外医疗事故,她坠入无声世界,6岁就读普通小学,高中遇到"恩师",本科和硕士就读武汉大学,博士入读复旦大学,成为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她还曾登上央视、出现在手语舞《我和我的祖国》中

郑璇在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发烧,因医疗事故造成严重听力损失。为了帮助郑璇发音,她爸妈节衣缩食买了录音机,"还特别为我买了一个双卡收音机,这在80年代,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支出了。"

经过漫长的语言康复训练,郑璇克服辨音、发音等重重困难。几年后,依靠助听器和读唇,郑璇可以与健全人正常交流。6岁时,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郑璇背起书包就读于武汉一所普通小学。

求学路上,郑璇付出了异于常人的艰辛。上课时,她坐在第一排,紧盯老师的口型汲取知识;下课后,她再向同学借笔记补全遗漏下的内容。回家后,父亲还要结合笔记重新给她再讲一遍。父女二人还要预习第二天的新课……

上天总是眷顾努力的人。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郑璇考到了武汉市江岸区第一名,后来高考顺利被武汉大学录取,就读于武汉大学国家人文科学实验班。通过努力,在放弃听力部分的情况下,郑璇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

后来,郑璇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读研,最后进入复旦大学读博。"接到博士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刹那,我对我过去的经历充满了感恩。"

求学生涯中除了父母的精心陪伴,在武汉二中读高中时的班主任对郑璇影响也非常大。她的班主任叫陶筱琳,是一位教政治课的特级教师,"很多心里话不会告诉父母,但是会和她说,甚至连日记本也给她看。"在陶老师的鼓励下,郑璇不停地用笔倾诉着自我,还尝试写诗歌、小说。后来,她的随笔集被"榕树下"文学网站在首页推介,高考语文考了130分。

陶老师说郑璇就像一朵纯白的花,正在慢慢舒展开每一片花瓣。对于当时自我感觉灰头土脸的郑璇来说,这是何等美丽的比喻。

"我非常希望能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聋教育上面,把理论转化成生产力。"博士毕业后,郑璇选择了投身聋人高等教育,做一名老师。当时,她没有选择沿海地区的高薪工作机会,也没有考虑其他院校,直接把简历投给了重庆师范大学。精通汉语、英语、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的她,顺利入职成了一名高校老师。

今年是郑璇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教系任教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她培养的特殊教育毕业生近800人,其中毕业聋生从教率达到30%。连续多年蝉联"重庆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2018年当选"全国最美教师"。郑璇还作为中国首位公派聋人身份的教师,到国外进行了一年的授课和交流。

下一步,郑璇还将投身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事业,在更高的平台上为我国手语与聋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听,聋人们什么都能做。"美国聋人大学校长金·乔丹的名言,激励着郑璇在梦想的路上前行。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长江网、中国新闻社

图片来源于长江网、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