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客运总量达1.5亿人次,是30年前的140倍。目前,我国共有54家航空公司,经营着3200多架各类客机,是世界上第一航空大国。然而,这些客机大多数都是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生产的,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客机。因此,我国航空运输业虽然收益巨大,但每年都要白白分出一大块蛋糕。
那么,我国就不能造自己的大型客机吗?遗憾的是,我国只有运-7、运-8、ARJ21这样的支线客机,载客不到100人,只能在短距离小城市之间航行,干线上只能采用波音、空客这样的大型客机。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自主产权的大型空客C919,已经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其实,我国在三十多年前就曾研发过一款干线客机运-10。当时正是世界航空运输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苏联研发了图-104,美国研发了波音707,欧洲国家有“三叉戟”,只有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大型空客。1970年,我国启动了运-10研制计划,代号为“708工程”,预期指标要求载客100人以上、航程5000公里以上、能在1万米高空中全天候飞行。
“708工程”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因此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那个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制中,借鉴了波音707、图-104和“三叉戟”,经过数百次复杂的试验,研制出了自产的涡扇-8发动机,光是图纸就花了14万多张。1980年,运-10完成了操纵、液压、燃油、电网四大系统的模拟实验,同年9月进行了首次试飞,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震撼程度就好比印度五代机试飞成功。
然而,运-10只生产了两架原型机后就停产了,项目被叫停,错失了追赶西方航空的宝贵时机。运-10之所以下马,一方面是机体设计存在缺陷,可靠性上存在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是刚好赶上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力度加大,航空客运量暴涨,急需能马上投入使用的空客。当时正好与美国进入蜜月期,美国方面建议我们分两步走,先引进波音飞机,技术成熟后再研发大飞机。此后,国际干线航空市场被外国抢占完毕,我国一直没能研发出自己的大飞机。好在,C919已经试飞成功,不久后将投入市场使用,我国将迎来第二次赶超西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