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鄢陵有种奇果世所罕见!‖老家许昌
讲述人‖柯铮
记录人‖君山
有一年初夏,梁克顺要去京城办事,顺道路过家乡河南。公务之余,他刻意取道家乡鄢陵省亲,顺便寻访一下故旧相知,造访那些久未谋面的亲戚。
梁克顺,字子迪,号篆一,明乙酉(公元1549年)中河南乡试举人。他自幼在家乡读书,对家乡大平原充满着眷念之情。
后来,他走上仕途,一生从政,官居云南道御史。
云南属边远蛮荒之地,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与中原地区有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去乡日久,梁克顺对家乡的思念也日渐浓烈。
回到家乡后,一日他与几位旧友相聚,互致问候,无非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有人提议大家同去游玩,众人附和,于是几人相伴而行。此时,正值初夏,南风和煦,阳光明媚,大平原深处,麦田万顷碧绿。
梁克顺站在家乡空旷的田野里,见麦田碧绿如黛,远村隐于田畴之间,深吸一口气,呼吸着略带芬香气息的空气。他欣赏着眼前熟悉的景色,不禁回忆起童年往事,他的心中顿生无限感慨。
转过一片盛开的月季花圃,大家远远地瞧见一片浓绿的树叶间,点缀着红色的云霭。梁克顺用手指了指,老友笑笑说:“立夏见三新,如今正值樱桃初熟,走,我们去尝尝新!”
鄢陵樱桃品种多样,在中原地区久负盛名。深红色的樱桃果色若水晶,味若蔗浆。六月樱桃,又名榆樱,花色艳,果实却不可食用;并蒂樱,花供观赏,果期长。鄢陵乐陵岗曾有祖传技艺,人们将鲜嫩的樱桃果制成樱桃干,易于贮存和运输。
梁克顺一行人来到樱桃园中,善于察颜观色的主人知道是贵客,极为盛情,立刻笑脸相迎,导引着众人采摘樱桃。
梁克顺摘下几颗樱桃,放入口中,顿时满口生津,不觉连声称赞:“果然好吃!”大家见梁克顺兴致很高,也顾不得斯文,纷纷攀枝摘果,选择最红最熟的樱桃果食用。
猛然抬头间,梁克顺瞥见一棵樱桃树上挂满了白色的樱桃,个个赛玛瑙,色泽光洁,玲珑剔透,不觉惊奇道:“现在怎么还有白樱桃?”
主人趋前一步解释说:“白樱桃是咱鄢陵独一份的特产!”
梁克顺问:“是栽种?还是嫁接?”
主人说:“白樱桃以红樱桃为砧木,逐步培植嫁接,经多年改良,方可结白樱桃!”
梁克顺听了,大为惊讶,连声感慨:“奇了!奇了!我走遍大江南北,游历云贵黔,从未见过白樱桃!”
大家齐声笑道:“咱鄢陵地处中原之中,水土养人也养宝物,能人奇事遍地皆是,异花奇果更是令人惊奇!”梁克顺听了,连连颔首称是。
主人也是精明人,转身吩咐家人采摘了一筐白樱桃,满怀深情地说道:“先生难得回家乡一次,我无以奉送,奉送一筐白樱桃略表心情,望先生笑纳!”
梁克顺见盛情难却,点头收下。几个人回到家中,梁克顺意犹未尽,一边品尝白樱桃,一边低头沉思,老友们见他心思重重,以为他有什么事,却又无从说起。原来,梁克顺此番回家乡省亲,感慨良多,尤其品尝了白樱桃后,那满口甜甜的樱果,早已激发他赋诗的雅兴。
只见他吐出口中的樱桃核,说道:“快拿纸笔来!”家人听了,马上取来文房四宝。梁克顺拈笔伫立,抚纸凝神,片刻后,他挥笔疾书,立就一首《咏白樱桃》五言诗:
丽日麦风清,扶筇缓出城。
窥园逢玉李,荐果得瑶樱。
冰乳沾喉冷,玻光拂栏生。
从来惟赤颗,异种绝山瀛。
众人读罢,皆抚掌称赞。梁克顺说道:“诗非好诗,而白樱桃却是世上少见的奇果。咱鄢陵真乃人间福地,也是修身养性的绝佳圣地!此次回家乡,我不虚此行!”说罢,家人已摆上宴席,大家直喝到日落西山,方才微醺而别。(2008年采录于鄢陵)
【作者简介】君山,河南鄢陵人,大学文化,曾做过农民、工人、售货员、教师等。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戏曲学会会员。出版多部书籍。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来自IC photo,版权归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