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篇《强烈建议取消中小学教师评职的名额限制》 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其中有9052人参与了“你赞成取消教师评职名额限制吗?”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95%的参与投票者赞成取消教师评职名额限制
4%的参与投票者不赞成
还有1%的参与投票者无所谓
目前,各地中小学职称职数(职称指标)由地方人社部门设定,每个学校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职数比例基本上固定不变。
假若一所学校的高级职称指标已用完,只有高级教师退休或调走,才会出现相应的高级职称指标“空额”,达到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中级教师才有机会申报。同样的道理,只有中级教师晋升了,初级教师才有机会晋升。
而教师职称职数比例的设定又长期存在瓶颈现象。即,高级职称职数少,中级和初级职称职数相对多,人为地限制了达到晋升条件教师的晋升之路。
比如,一所学校,退休一个高级教师,就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符合晋升高级职称的中级教师竞争一个高级职称的现象。即使这些中级教师都很优秀,最终也只有一个人有晋升机会,其他人只能耐心等待空额。
今天,关于职称评定,我们一线教师有话说。
1
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评职。
说惊心动魄,是因为竞争太激烈、太残酷。
憋了几年之后,学校终于分得了两个高级职称的名额,而够条件的老师,有近百位!
当然,僧多粥少,大部分老师都选择了放弃,最后的焦点,都集中在了那些将近退休的老教师身上。
论资历,他们最老,已经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龄,还天天和一帮孙辈的孩子们摸爬滚打;论能力,他们最强,多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取得的荣誉证书一个档案袋都装不下。
但由于多年来学校没有评职名额,他们始终都没有机会参评高级教师。
现在的两个名额,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2
按照要求,评职有一个群众测评环节,老师们需要上台述职。
在台上,那些站了一辈子讲台,面对学生一节课都滔滔不绝的老师,很多却哽咽流泪,说不出话来。
他们是激动,更是委屈,甚至,里面也有屈辱。
台下的我们心里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有资格评上高一级的职称。
但不管我们内心的愿望多么美好,他们中间最终也只有区区两个人能够如愿以偿。
大部分老师会遗憾地被淘汰,等待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出现的下一次机会。
而对于那几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讲,很可能意味着职称被永远定格。
此情此景,让台下的老师们唏嘘不已,一是为老教师们感慨,二是为自己的将来感慨。
因为从那些老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如果现在的政策不改变,若干年后,我们自己就和台上的他们一样。
3
教师职称制度有太多的不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是限制名额。
一个单位,只要名额满了,任你能力再强、业绩再突出,也评不上高一级职称。
这其实有悖于职称制度的初衷。
所谓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从职称的定义理解,只要专业水平达到要求,就应该评上,并不应该有名额限制。
打个比方说,运动员也有技术等级,运动成绩多少是二级运动员,多少是一级运动员,多少是运动健将,简单明了。
比如,百米跑进十秒,肯定就是运动健将。
但如果有名额限制,很可能新队员破了世界纪录,仍然还是二级运动员。
这显然是非常荒唐的。
作为评价专业技术能力的一种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划分不同的职称,这没有问题。
但人为规定一个学校必须有多少高级职称,多少中级职称,名额超了能力再强也评不上,这不应该。
4
因为评职名额限制出现的悲喜剧,我们见到的已经太多。
比如去年年底,河南潢川县第四中学在评职称的时候,学校得到了4个中级职称的指标。
一位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排在前4名的女教师因为怀疑校领导篡改教师职称评审成绩,害怕自己不能百分之百评上而情绪失控,在全体会时站在桌子大骂校长,双方一度发生了肢体冲突。
这虽然是极端事例,但也反映出现在职称评审中的矛盾之深。
说实话,虽然绝大多数教师不敢站在桌子上骂校长,但心里的怨气比那位女教师一点都不少。
毫不夸张地说,现今的职称制度已经显示了较大弊端,甚至可以说已经开始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负面作用,甚至成为学校各种矛盾的根源。
5
经历过评职的教师都知道,那绝对是一种折磨。
评不上的是满腹怨言,评上了也都身心疲惫。
而老师们评职不易,真的不是因为老师们能力有多么低,而是人为的设限太多,无用的程序太多。
真的希望,教师评职不再受名额限制,只要到了年限,够了资历,符合条件的老师们直接晋升就好。
也希望能够简化评职程序,经过必要的审查,填表发证就好,不用交那么多看似重要实则无用的材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优秀的老师们为了几个评职的名额拼得你死我活,浪费了宝贵的精力,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这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放开评职的名额限制,让老师们不再为这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耗费大量精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写在最后:
职称之于老师就是无言的痛,深深牵动着老师敏感的神经,关于教师评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见多了怨声载道,愤懑不平,心酸满腹。
有关部门要搞好职称制度改革,关键就是要抓住一线教师最急最忧最怨的职称指标限制问题,下决心破除这一制度性藩篱,确保让每一个称职的一线教师都评得上职称,让他们真正有获得感。只有这样,对每一个称职的教师来说,才是公平的,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专业发展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