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发病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治困难,可以这样做

2019-07-24     果蔬小灵通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以辣椒为代表的新大陆的食材纷纷涌入旧大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旧大陆文明的饮食文化,川菜就是辣椒创造的最具特色的菜系。明代戏曲家和养生学家高濂的《遵生八笺》印行,其中记载有“番椒”,描述是“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辣椒记录。

辣椒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种植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虫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的品质与产量。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不仅温度高,而且降雨频繁,这样的天气特别容易爆发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这种病害普遍发生在我国各大辣椒种植区。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发病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治起来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辣椒的品质和产量,轻则为害叶片,产生病斑,重则造成叶片大量脱落。那么到底什么是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应该如何科学防治,及时控制病害呢?

今天,我们就从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发病时间及防治措施这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症状

该病在田间点片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水浸状的小斑点,形状不规则,后期扩大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化,大小各异。气候干燥时,病斑一般呈红褐色。

该病一经侵染,发病速度极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尚能继续生长,发病严重时会出现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该病与辣椒疮痂病的区别是: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突起

二、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一) 病原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适合致病型,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两端钝圆,呈短杆状,大小(0.8~0.3)μm×(0.5-0.6)μm;单极生或双极生1~3根鞭毛,长约3~10μm。病菌在5~35℃内都可以存活,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5~28℃。

(二) 发病原因

1.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像线椒2006、中华神九、新金、香辣28号发病较轻;早熟品种,像新丰2号、新早丰306和佳线1号则发病严重。

2. 环境因素

病菌发育适温25~28℃,最高35℃,最低5℃。但温度高和叶面长时间存有水滴更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和扩散。植株受到侵染后,相对湿度高于85%时,就会逐渐表现出病症,短时间遭遇低温,病害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一旦恢复高温,病害可继续扩散,因此,辣椒在生长过程中,若遭遇高温多雨或暴风雨的天气,病害发生就会加重。

3. 管理因素

病菌可在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连作年限的长短,决定了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的数量,当气候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发生和病害的流行。

三、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时间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菌一般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辣椒叶片伤口侵入,在田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具进行传播及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最高 35℃、最低 5℃。高温、湿度大发病重,相对湿度 85%以上就能逐渐显症,7~8月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时期,当天气较冷后病害慢慢停止侵染或较缓慢扩展。

四、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 实行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前茬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彻底地清除病菌残留体,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结合深耕晒堡,促使病菌残留体腐解,加速病菌死亡。

2.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多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当喷施叶面肥,或喷施含硼的复合微肥,加强肥水管理。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快,采用高垄栽培,并覆盖地膜,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适时播种,培养适龄壮苗,适度蹲苗,达到壮苗指数,要求秧苗株型矮壮,第1分杈带花蕾定植,耕层土温稳定在13℃以上,适时、精细定植,尽量减少根系损伤。

定植后要早中耕、多中耕,增温、保湿、通气,促进根系发育。

(二)化学防治

1. 种子消毒

可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不断搅拌,然后移入冷水浸种3~4小时后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用高锰酸钾浸种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还可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72.2%普立克水剂700倍液浸种12小时,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与少量草木灰或生石灰搅拌后再播种。

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扑菌净500~8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春雷霉素混合使用,隔7~8天喷1次,连喷2~3次,

也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或8亿个1支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喷洒或浇灌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与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使用,连续防治3~4次,雨后及时补喷,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选用30%氧氯化铜7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药物有很多,以上列举的药物可以参考使用,购买药物时可到当地的农业局或植保站进行咨询,不可只使用一种药物进行喷洒,要多买几种进行交替使用。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深、传播速度快,已经严重威胁辣椒的生产。为了防止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在种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杜绝种子带菌,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在种植期间要适时播种、合理轮作、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期对辣椒田进行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药剂防治,在雨后要补喷。在对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并使用相应的药剂。喷洒的药物一定要合理,太多会造成药害,太少会达不到药效。应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带来高品质、高产量的辣椒,带来丰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Pv6KmwBmyVoG_1ZfGI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