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撒娇的孩子最有心机

2020-01-19     智钦孕婴平台

爱撒娇的宝宝才最有心机

很多人都说,陪伴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安全感缺乏的表现是不停地的哭闹、搞破坏求关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安全感缺乏的另一种表现是,温顺、撒娇、不停求关注。

比如:妈妈在做饭。

——妈妈,你看我搭的积木好不好?

——妈妈,我画了一个苹果。

——妈妈,你看我捏的变形金刚像不像?

这类孩子得到的陪伴一点都不少,他们不哭不闹,谦卑有礼,但是,他们总喜欢一刻不停的撒娇,寻求外界关注,通过得到“过度关注”来寻求归属感。

受到这个错误目标的和动机的影响,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因此他们会发展出各种得到关注的技巧,找各种让别人为自己忙活的方式,可能有的方式可爱有趣、愉快好玩。

但不论“撒娇”这个方式多可爱,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很多父母却不甚了解。

对你撒娇是对你天生依赖

宝宝看见妈妈,就忍不住的想要和妈妈撒撒娇,亲一亲、闹一闹,把自己对妈妈的爱毫不犹豫的全部释放出来。

这是因为宝宝天生最依赖的人就是妈妈,他喜欢妈妈的味道,喜欢妈妈的微笑,喜欢和妈妈一起玩。其实孩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妈妈是孩子心里最信任的人,他知道妈妈是会随时保护他、疼爱他的,是最为无条件爱他的人,所以他也会利用这一点跟妈妈撒撒娇,挡都挡不住的天性使然。

撒娇是为了让你答应他的要求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父母更是将自己所有的钟爱与厚望都集中到了这唯一的一个孩子的身上。正因为父母的万千宠爱,孩子开始变得喜欢撒娇,任务撒娇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有时候爱撒娇的孩子也是蛮不讲理。

撒娇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根据对200个家庭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之所以撒娇,最大的心理动机是缺乏安全感。换句话说,孩子撒娇不是因为父母对他的爱,而是父母对他的爱不够。

孩子需要通过妈妈的陪伴来建立“首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完全确信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爸爸妈妈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

当妈妈陪伴的时间很少时,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当见到妈妈时就会更加迫切地粘着妈妈。

孩子撒娇是渴求爱

很多孩子会有自己特别喜爱的玩具娃娃或毛绒玩具,必须抱着它才能入睡,即使弄脏了也不愿意放手。这种感情依赖很大部分等同于撒娇。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玩具或物品对孩子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是安全感的投射,是对父母缺席时的感情弥补。所以说,面对孩子撒娇,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有可能自己对孩子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撒娇也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个方式

研究表明,孩子在6岁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是难以控制的。幼儿的情绪还具有外露性,他们的喜、怒、哀、乐统统表现在脸上,丝毫不能加以控制和掩饰。

很多时候孩子朝着母亲撒娇会觉得与人接触非常的快乐,因为母亲往往都是疼爱孩子的,会在孩子撒娇的时候温声细语,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于是孩子会感到满足!

面对“撒娇”的孩子妈妈该怎么办?

1、经常给宝宝拥抱,满足他的必要需求

想要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健全独立的人格,首先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妈妈一定要多陪伴宝宝,当宝宝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时,不要吝啬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等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百般迁就,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

2、宠爱而不溺爱

一定要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及时为其立规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压根儿就不能做的;要让宝宝也明白的清清楚楚。

在不越线的基础上,宝宝撒撒娇又何妨?在越线的前提下,宝宝再撒娇,妈妈也要坚定哦,因为这样才是对宝宝更负责任。

3、父母共同育儿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才是育儿的主角,爸爸很少参与,或者爸爸只是扮演“黑脸”的角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对爸爸的疏远和对妈妈的过度依赖,也就很容易出现“撒娘娇”、“见娘愁”的状况。

只依赖着妈妈,对于男孩的成长非常不利,出现不必要的性格缺失;而对于女孩来讲,也会出现安全感的缺失。

4、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

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培养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生活里,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比如他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孩子可以做的,都让他充分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计较结果如何,让他失败、学习、累积经验、获得自信。

5、创造分离的机会

如果宝宝特别粘妈妈,妈妈要适当创造短期分离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适应分离。比如让孩子多和爸爸或其他家人共处,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离开并不代表妈妈不爱宝宝了,而是因为工作等原因必须要离开一会儿,妈妈会很想念宝宝的。

安全感不等于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无时不刻自我牺牲式的陪伴。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天性使然,家长们大可不必因此而觉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只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撒娇”反应出来的安全感并不会变成坏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4WnxG8BUMKGWtVOPU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