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最怕的就是宝宝生病,更怕因此延误病情。
其实只要妈妈注意观察,出现下面这些信号,小宝宝可能就是在告诉你:妈妈,我生病了,不舒服。
哭闹不止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哭闹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必担心,但是宝宝哭闹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当宝宝出现诸如饿了、困了、尿了等生理性哭闹时,只要让宝宝得到满足,宝宝就会停止哭闹了。
突然哭闹、哭声高而尖、眼神呆滞。突然间大哭大闹,且哭声高而尖,并无间歇,还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这时很可能是宝宝的脑部出现病变。
妈妈应立即带宝宝去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
持续哭闹、哭声微弱、呼吸急促。宝宝的哭声微弱,并有咳喘,在安静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50次),气促,体温升高或也不升高反而身体发凉,这种情况通常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应马上去医院救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此症的小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口吐白沫的症状。
阵发性剧烈哭闹、哭声响亮,后逐渐微弱变轻、屈膝缩腹,反复发作、面色发白、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出血。这是宝宝发生肠套叠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一旦延误,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病。妈妈要格外注意。
如果宝宝一直哭闹,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等状况,家长要及时检查宝宝身体健康状况,必要时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口臭,舌苔发黄
当宝宝出现口臭情况时,妈妈要注意,及时检查宝宝是否出现舌苔发黄症状
健康的人舌头干湿适中且无异味,是淡红色的,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苔薄而淡。
当宝宝生病时,舌苔和舌体就会发生异常:
舌头发红,舌苔少而发干,宝宝可能是感冒发烧;舌苔厚而黄,有酸臭味,证明宝宝出现积食情况;
而当宝宝舌头斑驳不平,出现地图舌(像地图似的剥蚀现象),说明宝宝肠胃功能紊乱或者出现肠道寄生虫。
所以,当宝宝出现口臭舌苔发黄情况时,家长一定要注意。
大小便异常
很多妈妈突然发现自己宝宝尿液偏黄且有异味,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正常的宝宝尿液的颜色应该是清澈透明、呈无色或者淡黄色
只有宝宝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出现尿液浑浊偏黄,有异味的情况。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宝宝正常大便应该是金黄色或淡黄色(不同食物可能对宝宝便便颜色稍有影响),呈软长条形或膏状。
如果宝宝的大便气味酸臭,半多是因为吃得量太多导致消化不良。对于吃奶粉的宝宝,要适当控制奶量。
大便有血。宝宝大便出血。妈妈首先要观察其颜色:如果呈鲜红色,可先检查一下宝宝是否存在肛裂或息肉;如果颜色较深或有粘液、量较少,或有粘液、脓血,就该考虑宝宝是否患有肠炎或者痢疾,需立即去往医院诊治。
大便呈灰白色。宝宝的大便呈灰白色,那就说明宝宝的胆道可能阻塞,造成胆汁无法流入肠道使大便不能改变颜色,要马上送往医院救治。
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有粘液质、次数和数量有所增加。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如果腹泻时还伴有精神萎靡、发烧等症状,就说明宝宝体内患还有感染,应该立即就医。
食欲下降,精神不佳
当宝宝吃奶的次数忽然变少,奶量明显下降,或者吃奶时吸吮无力,甚至不肯吃奶,那就有可能说明宝宝生病了。
有的宝宝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因此,妈妈们要对自己宝宝的食量心里有数,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健康的宝宝看起来很精神,双眼灵活有神,很容易就能逗笑。
如果宝宝目光呆滞,反应迟钝,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生病了。
睡眠不安稳、多汗
宝宝如果感觉不舒服,睡觉的时候会很容易哭闹或者经常翻身。
当宝宝睡觉不安稳的时候,妈妈先要检查一下外部的环境,看是不是室内的温度不合适或者宝宝的被子盖得太厚或太薄,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的身体原因。
宝宝睡眠多汗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宝宝生理性多汗大多是在头部、颈部发生出汗现象,常发生在入睡30分钟内,一般1个小时后就会消失。若宝宝常在后半夜出汗,就需要家长特别注意了,后半夜出汗多数是由于是疾病所导致的,如缺乏维生素导致的佝偻病、肺结核等,需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眼屎变多
孩子眼屎变多,有两种可能性:
有泪囊管不通的情况
泪囊管不通常发生于3月龄内的小宝宝,可以先通过指尖按压内眼角的方式帮助宝宝疏通。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寻找医生的帮助,进行“泪囊管疏通术”。
宝宝可能出现了结膜炎。
如果发生的结膜炎的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
有可能是孩子经常呆得地方滋生了太多的细菌,再加上孩子总会不自觉地揉眼睛,使眼睛受到了细菌的感染,引发了结膜炎症。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眼部疾病,所以劝妈妈们平时要留心,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