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梦娇
01
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 将迈入3万+时代
8月第1天下班的时候,国土局突然挂出了9块地,4块涉宅地、5块商业地,共约21.9万㎡,将于9月4日正式开拍。
其中,在这4块宅地中,梁溪太湖广场北E地块起始地价达14236元/㎡,还设置了最高限价18000元/㎡。
当时这块地挂出来引起了我们粉丝群的热烈讨论,今年梁溪区终于挂宅地了,而且起始地价还蛮高的,于是有人喧哗,梁溪区房价要涨了。
的确,即使以起始地价成交,以后很有可能卖2.8万。
而且小地块往往溢价率很高,锡山区地价都1.4万了,这块地妥妥的溢价,这么一来,梁溪区即将迈入3万+了。
在这里,我们既然提到了梁溪区的土地,那就来说说这个主城区的土地稀缺性。
近年来,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着运河的主城区供地量不仅浮动变化,而且地价步步走高。
2015年,梁溪区成交了7块地(含商业地);2016年,拍出了10块地(含商业地),其中恒大悦珑湾、富力运河十号都是万元地。
2017年,区域土地供应量明显下降,仅出让4块地(含2宗商业地);到2018年,政府开始精准供地,虽然有8块地,但都是小而精的“玲珑”地块。
时至今日,拿这次梁溪区挂的这块地来说也很小,仅占地约1.6万方。
按照≤1.1-1.2的容积率和建设条件,以后可能会打造成带装修低层和多层住宅改善性质产品,提升区域的居住品质。
这个即将迈入3万+时代的主城区,不仅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体现的住宅价值也越来越高。
02
运河居住情结 重回记忆中的南长
梁溪区主城区这个概念是在2015年崇安、北塘、南长三区域合并才开始的。
上文中我所提到的太湖广场北E地块便位于主城区原来的老南长区。
老南长,最靠近主城区运河,因此有了大家口中所说的“运河板块”,而这里也是无锡最早的居住集中片区。
老南长区,成立于1951年,之所以称之为老南长,是因为是无锡工商业的发祥地。
在明清两代,南长区一度成为无锡地区的商市中心,是米市和农产品的集散地,有 "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之称。
靠着运河的码头,小桥、流水、人家。
斑驳的石板路,一座座石板桥,都记录着原著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枕河而居的老无锡人对这里有着深深的“居住情结”,不愿离开生养的这片土地。
而这一情结,对于氤氲着3000年吴侬水韵的无锡来说尤为深刻,更何况是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运河板块。
03
城市会客厅 运河富人区不只是说说而已
全球每600座城市,才能享有一座城市河区,如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向来为城市高端物业所追逐之处。
在我入行的时候,听业内人说,无锡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时候,分为两个主购房时代。
一个是运河时代,一个是太湖新城时代,而且这两大板块支撑起了无锡高端项目的品质与定位。
确实如此,我们沿运河西路运河东路范围内看去,昔日,在房价六七千的时候,朗诗未来之家当时价格9500元/㎡起。
而绿地香港、万科、金科、九龙仓等品牌房企所打造的西水东、万科金域蓝湾、金科世界城,以及银城天元世家和银城京梁河等,就是市区当时的富人区。
之后随着融创、富力、华发的加盟,有着运河居住情结的富人区阵营更是锦上添花。
经过城市的变迁发展,运河板块的空间和格局越来越显眼,成了无锡城区的南大门。
西濒新运河,东倚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南临硕放机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北接市内的商业地段。
区域内早已拥有了大量的成熟小区,不仅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生活氛围还十分浓郁,从一开始就赚足了人气分。
随着无锡地铁1、2号线的运营,南长区更是以此为契机加快了发展。
太湖广场、城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时代国际大厦、国金中心、茂业天地综合体、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等无一不成为彰显“魅力南长区”的靓丽名片。
如今,作为市区房价、地价“高价区”之一的运河板块,融合了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和现代文化。
交相辉映,成就了它宜商、宜居、宜游、宜业、宜人的独特优势。
价值认可度越来越高,依旧散发城中心光芒的运河板块,俨然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这个富人区,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那么在这个富人区里,未来的哪个项目将卖3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