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触手也温,东晋乱世,那令晋成帝司马衍念念不忘的刘超

2019-09-08     卧牛说历史

历史上形形色色各种人,有奸臣,有忠臣,有弄臣,有能臣。有的人死的轰轰烈烈,有的人死的籍籍无名。有的人死于国事,有的人死于权势。

但总有那么几个人,一生平淡,死的也极其普通。却会让你始终忘不了。

东晋刘超便是这么一个人。没有挽天倾的功绩,也没有豪言壮语。但每次“浏览”刘超的一生,总是令人感叹不已。

君子如玉,不离凡尘,却始终不落红尘

刘超,字世瑜。他的长辈给他起名,是希望刘超可以“超越”同人,取得一番事业成就。又将他的字取为世瑜,是希望他温润如玉,外带谦恭内里坚韧。而刘超一生就如同他的字,谦恭如君子,表里始终如一。

刘超的族谱能追踪到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他这一系后来受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便世代居住琅邪临沂。

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的东晋元帝,这时还是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也很喜欢这个做事谨慎的刘超,便将他提拔为近侍,留在身边。

无论司马睿是琅邪王也好,是皇帝也罢,刘超总是默默站在司马睿的后面,不曾因司马睿身份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司马睿在健康当丞相,为做皇帝准备的时候。刘超同样侍奉在身边,参与军机。刘超这样的身份,必然会引来的大量“巴结”的人上门。为此他一下班回家,就闭门谢客,不给那些人上门的机会。

刘超这便是对司马睿信任的回应。同样的做法,还有刘超不与人书信。

因为刘超的字迹与司马睿很像,又随侍司马睿身边,能模仿其书面语气。若刘超有个什么想法,伪造个诏书是很容易的。

刘超当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也得让司马睿知道自己没这样的想法,如何做:“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

遇到如此忠心,又识趣的下属,司马睿自然高兴,大大赏赐刘超“ 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

刘超如此做法不是大忠,便是大奸,比如王莽。还好,历史不是总让人失望。

我没有能力解决你的问题,但我可以陪你共赴难

司马睿靠着王导、王敦兄弟,当上了晋帝,更是开启了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要知道,王还在马前。

王导还好,只是享受尊崇的地位,不曾欺凌司马睿。但王敦就不一样了。

王敦长期盘踞建康上游—荆州,将荆州周边变成了自己的势力。实力的增长会滋生野心,王敦便是如此。他想着将“王与马共天下”变成王家的天下。

因为司马睿任用刁协、刘隗推行“刻碎之政”,打击世家,引得朝中世家不满。而王敦用的又是诛除“刁协、刘隗”的名义起兵,于是晋朝中枢的世家们就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

《晋书·温峤传》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

司马睿军事实力弱小,世家又不支持他,因此王敦轻易拿下了石头城,包围了建康。

司马睿不得不派遣所谓的的六路大军,迎战王敦,却都被王敦打败。

《晋书·元帝纪》敦据石头,戴若思、刘隗帅众攻之,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六军败绩。

司马睿没法了,只得派人问王敦:“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你王敦若要这个皇帝,我给你就是,我回我的琅邪去。司马睿如此说,便是用话堵住王敦,免得王敦杀掉他之后,再篡位。

这个时候,守在司马睿身边自然是最危险的。因为这种情况下,仍站在司马睿身边的是绝对的亲信,若王敦有下一步的想法,这一类人首先就会被除去。

寻六军败散,唯超案兵直卫”,主力大军都逃散了,刘超仅剩兵马有用?若有用就不会在这里“保卫”司马睿,而是去与王敦拼命去了。

但刘超就这样站出来了,他用自己的态度告诉司马睿:哪怕所有人都跑了,我也不会弃你于不顾。

当一个人可以为你去死的时候,才是真正可以依托的人。刘超便是这样的人,他若不能为你解忧,便可替你赴死。

还好,世家支持除掉刁协、刘隗,却不支持王敦篡位。王敦有所顾忌,既没杀司马睿,也没杀刘超。

不过司马睿因王敦专权,郁郁而死。他的儿子晋明帝司马绍登位。司马绍同样信任刘超,刘超对司马绍也如司马睿一般。可惜,司马绍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了。他的儿子成帝司马衍登基。

生而为臣,倾尽一生,只为伴君身边

司马衍当时才八岁,因此朝政大权都掌控在舅舅庾亮手里。庾亮因为政策失误,引发了历阳内史苏峻的叛乱。

当年王敦攻入建康的情况再次上演,不过这次换成了苏峻。引发叛乱的庾亮、温峤等人早早跑出了建康,投靠陶侃去了,将年幼的晋成帝独自扔在了皇宫。

若说晋成帝孤独也不准确,因为刘超仍陪在他的身边。

当时的情况是人人逃离建康往东避难(建康西方是陶侃等人的联军,必然是战场。只有建康东方才远离战火)。而刘超呢,反而将家人搬到了皇宫,就是抱着与晋成帝同生共死的打算。

《晋书·刘超传》)

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还是那句话,刘超或许没有平叛的本事,但他可以陪着皇帝一起死。

何为英雄?明知不可为,偏迎难而上。

苏峻占了建康后,也没有为难成帝与刘超,只是将他们软禁在皇宫里。

司马衍刚失去父亲,还没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又遭受大难,而源头却是自己的舅舅。舅舅不仅引来灾祸,还抛弃了自己。真的以为乱军不会伤害皇帝吗?司马衍正以为世界都抛弃自己的时候,刘超出现了。

这个时候的刘超给幼小的司马衍带来的不仅是陪伴,还有一缕温暖的阳光。

在皇宫软禁期间,刘超还在教授小皇帝司马衍一些知识。刘超如此做,既是为了司马衍的将来打算,因为刘超坚信苏峻之乱迟早会被平定,司马衍将重登皇位。同时也是为了让司马衍分散注意力,一个小孩子,幽闭深宫,内心该是多么的彷徨无助啊!

帝时年八 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晋书·刘超传》)

孤寂空旷的皇宫,不时传来小皇帝司马衍的读书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

《法书要录》对司马衍的书法评价极高:“成帝则生知草意,颖悟通谙。光使畏魄,青疑过蓝。劲力外爽,古风内含。若云开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俗话说,字如其人。若没有早年的苦难,司马衍的书法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危难之时,方显忠臣本色

公元328年,陶侃、温峤等人所率的大军包围了石头城(石头城城小坚固,易于防守,所以苏峻叛军将司马绍等都移到了石头城内)。苏峻战死,他的弟弟苏逸代替他成了叛军首领,继续在石头城内负隅顽抗。

朝廷与叛军僵持之时是司马衍最安全的时候。但形势若对城内叛军不利,那么司马衍的处境就危险了。谁知道穷途末路的苏氏叛军,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

挟持皇帝,还是杀掉皇帝以泄愤?

刘超敢赌司马衍一定安全吗?他不敢。于是他与侍中钟雅商量,决定带司马衍逃出城去,投奔陶侃联军。

苏逸对刘超等人“疑之尤甚”,早就防着他们了。刘超与钟雅谋事不密,被苏逸部将任让所杀。小皇帝司马衍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喊着:“还我侍中(钟雅)、 右卫(刘超)”

每次读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嵇绍,想起了司马衷的那句:“嵇侍中血,勿浣也”。为难关头,自己的小命才重要,去一边的“皇帝”吧,“百官侍御皆散”,留着司马衷身边的也就嵇绍了。

危难之时,方见“忠臣本色”。

刘超得两代帝王信任,享有权柄,生活上却是极为简朴。皇帝赏赐的鱼米等物,刘超都以“功勋不足赏”为由而拒绝。

尤其当刘超需要纯色牛肉的时候,只有皇宫里有。他更是请求皇帝让他钱买。以刘超的权势,“贪污点”牛肉还是没问题的。但刘超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谋私利。

刘超做事始终如一,这或许才是对君子如玉的完美阐释吧。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刘超这样的人:有原则,有坚持。刘超这样的人,或许没有大才,却会成为可以将后背交付的那个人。

君子如玉,触手也温。刘超,刘世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LS5OW0BJleJMoPM0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