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成长中的自己》:对婚姻的僵固式认知,造成婚姻的痛与悲

2020-04-21     羔太太育儿

作者:羔小羊

"观念对现实的影响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对自身个性人格的认识大多源于这种'思维模式'。此外,那些阻碍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因素也多从中而来。"——卡罗尔·德韦克

《看见成长的自己》揭示了两种思维模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种是僵固式思维模式,局限了人们的发展,一种是成长式思维模式,能够帮助到潜能的最大发挥。两种思维模式,就如同对待一个事件的两种不同观点,截然不同的想法,导致着完全相反的结局。

卡罗尔·德韦克的《看见成长的自己》是一本有关自我成长的书籍。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就,但不是每个人都承认自己需要成长,这跟人们的思维模式有关,而生活中所收获与经历的也与此相关。

这本书讲述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何应用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孩子等方面,如何用成长式思维模式创造成功。

今天以婚姻中的自我成长为焦点,来解读《看见成长中的自己》这本书中关于爱的思维:对婚姻生活的僵固式认知,造成了婚姻的痛与悲。


01 痛苦的婚姻,在【僵固式思维模式】下,形成恶性循环。

卡罗尔·德韦克的《看见成长的自己》,提出僵固式思维模式有这样一些特征:认为智力是恒定的,逃避挑战,轻易放弃,认为努力是毫无用处的,忽视有用的负面意见,不能接受批评,认为别人的成功威胁到了自己。结果是,他们的人生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平滑的直线上,完全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确实无法改变。

那么这些特征表现在婚姻中,如何体现呢?

第一、认为自己和伴侣的特质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幸福,一定是因为我们不适合。

前些天一位妻子问我:"婚后发现三观不合,怎么办?"这个问题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认为婚姻中的痛苦,都是因为双方不适合,根本就不是那个对的、命中注定的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婚前,我们往往因为不同的个性、特质相互吸引,结合在一起。但在婚后,却把这当作是彼此的缺点,相互攻击,无法容忍。

真正引起更深痛苦的,就是"你不是那个合适的人"这个念头。这会让你开始更加无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更加会挑剔对方,更加感觉到愤怒。而这样的态度和情绪也就导致了更深的隔阂与相互攻击,彼此在婚姻中的体验感受更差。

事实上,除非你与自己结婚,否则你不可能遇到一个和你三观一模一样的人,尤其男女思维的差异原本就巨大:男性注重视觉,女性注重听觉;男性是直线思维,女性是发散思维;男性看重目标,女性看重关系;男性感情封闭,女性感情外露;男性关注结果,女性关注细节;男性关注夫妻生活,女性满足于被拥抱;男性需要自我价值,女性需要安全感;男性渴望被尊重,女性渴望被爱。

因此,如果你认为婚姻就是需要找一个和自己意见完全一样的人,那么只会陷在更深的痛苦中。

第二、认为双方的关系是注定的,要么是坏,要么是好。如果婚姻出现了问题,一定是因为我们注定就不应该在一起。

僵固式思维模式认知下,当婚姻开始出现问题后,就会只看得见彼此关系不好的此刻了,并且陷在其中不能出来。完全会忘记当初两个人也曾相爱,当初认为就会和对方在一起一辈子。只会觉得"我是瞎了眼才看上他/她"。

事实上,再好的爱情,婚后若不用心经营,都可能最终会千疮百孔。

韩国公益广告《30的计划》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非常现实地揭露了结婚时,两个人的甜蜜憧憬,认为"我们的恋爱和新婚,像所有的情侣一样幸福,我们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觉得我会很特别。"

然而婚后还是被现实打败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现在的样子。习惯了彼此,不想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

毫无激情、冷漠以对、男方提出离婚。

是因为注定就不应该在一起吗?不是,只是失去了用心经营的心。

婚后,家务、工作、孩子,牵扯了我们太多的精力,早已没有把精力和用心放在对方的身上,彼此渐渐疏远、冷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忘了最初的甜蜜,认为注定就不应该在一起时,有了分开的心,也就导致了更深的痛苦。

当短片中的这对夫妻=在这30天开始重新拥抱、牵手,渐渐地,过去一点点的美好重回心间,承诺重新被履行。

第三、 如果你爱我,那么你就应该为我改变,就应该完全懂我。你让我感到伤心,就是因为你不爱我。

这是僵固式思维模式下让婚姻持续痛苦的根本原因。"你不改变,我就只能痛苦。你不改变,你就是不爱我。"

这种思维导致了:

  • 无法按照对方的本相接纳对方,只一味想要改造对方,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被改造,愿意被控制,当对方感觉到不被接纳时,也更加不愿意有所改变。
  • 自己感觉非常的痛苦,所有的焦点都在对方让自己不快乐的地方,看不到对方好的一面,看不到对方爱自己的地方,痛苦的状态、不满意的状态只会让家的氛围更加压抑。
  • 当对方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时,自己付出的爱不被看到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会不断收回自己的爱,封闭自己的内心。

从而持续陷入婚姻的痛苦漩涡中,无法走出。在这种状态下的夫妻,要么认为婚姻大概就这样吧,就是为了孩子而已,就是搭伙过日子而已,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要么可能就会发生外遇、一方坚持离婚、双方都不愿继续过等情况。

而最终的结局,也让他们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你瞧,我们就是不适合。和他在一起就是不可能幸福。

然而离婚后再婚的人,如果自己没有改变,还是这种思维,往往会发现,陷入了新的痛苦循环模式中,甚至这种痛苦超过过去数倍。这也是再婚的离婚率远超过初婚离婚率60%的原因。

02 不能改变的背后,是"努力VS真正的努力"的错误认知

前面提到,僵固式思维模式下,会认为结婚了就该像童话故事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因此顺其自然,不会再用心对待婚姻,结果就造成了花园里的花没有被松土施肥浇灌一样,最终让爱情之花枯萎。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非常用心在婚姻中的,是非常努力的,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为家为你付出了一切,你却还这样对我?为什么我在婚姻中这么用心,我还这么痛苦?我不只遇到过一个丈夫或妻子陷在这样的不解和迷茫中。

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努力与真正的努力。

维库创始人阿何在一次课程中对此做出了解释:"努力:在学习、工作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努力:能持续进步和突破的努力,而不是重复做一些事情。"

这个概念放在婚姻中,我们就能看到陷入困局、不能改变的真相。

很多人说:"我一心一意对待这个人,我的青春、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都投入到这段婚姻中,为什么结局却是这样?我也很努力在婚姻中啊!"

但其实,我们回头去审视彼此之间的关系,审视整段婚姻,会看到,之前其实在婚姻中是努力,但不是"真正的努力",因为一直在重复的模式中。虽然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在这唯一的婚姻中,可是,没有真正在这段婚姻中持续的进步和突破。

一直还是那样看待对方,还是认为都是对方的问题和错误,还是用沿用几十年不变的互动模式。所以当然不可能会有改变,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的努力",也就是用成长式思维模是去正确的努力。

只有从一层不变的思维模式下的努力,到不断突破和成长的思维模式下的真正的努力,自己才会真的改变,整个婚姻也才会真的改变。

03 正视婚姻中的痛苦,勇于【成长】的婚姻,才会持久幸福

卡罗尔·德韦克在《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提到:我认为婚姻的最大要义就是要鼓励对方的成长,并且同时要让对方也鼓励你的自我成长。

鼓励并不是要求对方改变,更不是用指责、抱怨的方式威胁对方改变,而是让对方有从内心自发的动力,去主动改变,并且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帮助对方实现其更多的成长。这样的鼓励,只能通过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对方,并且通过持续地尊重与爱,去激励对方。

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用成长的眼光去看待婚姻中的一切,自己要在婚姻中获得成长与突破。

1、 认清婚姻磨合必有痛苦,如同成长必会带来阵痛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因为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必然会有各种磨合,这种磨合必然带来痛苦的感觉,正如小孩子会有生长痛,成长的过程也是经历痛苦的过程。只有正视了这一点,才可能经历磨合,在痛苦之后,获得幸福。

婚姻辅导专家蒋佩蓉在她的新著《十分婚姻》中,讲述了她和丈夫林为千30年的婚姻之路。刚开始,两个人因为不同的个性想吸引而结合。

但结婚后,两人开始很多年的痛苦经历,两个人完全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维不同,导致他们天天争吵不休,甚至为了土豆怎么切而大吵。

两个人分居三个月,甚至数次要离婚,他们的儿子后来说:"很多次都好害怕,总怕爸爸妈妈有一天就离婚了。"

直到他们用成长式思维重新看待婚姻中的痛苦,认为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爱的过程,了解到美好而持久的爱情要靠努力来不断磨合两人之间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差异,不断减少痛苦,积累更多的爱,一切开始改变。

蒋佩蓉说:"爱的积累是婚姻里最艰辛的工作,但获益的不光是自己,还有子孙后代。"

郎永淳在《鲁豫有约》节目为他和妻子补办的婚礼上,从北京带来一对大贝壳,层层包裹放在行李箱里,小心翼翼地在婚礼现场打开,这是当年两人领完结婚证后买的。

他对妻子吴萍说:"它有好多缺口,就像未来我们的生活,需要两个人去咬合去磨合,也可能不会特别特别的完美,但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咬合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磨合的过程,是双方适应彼此的过程,是双方因为爱对方的缘故,甘愿放下自己去满足对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棱角被磨去,会痛,自己的一些习惯会改掉,会痛。

但只有正视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也是婚姻必经的过程,就会带着成长的眼光去看待,就会更容易接纳,更快走出痛的感觉,迎来两个人都舒适的状态。

2、 了解婚姻被忽视的功能:成就自己,成就彼此

《看见成长的自己》提到,当一段关系出现了问题,人们很容易把错误归结到对方身上。这是因为僵固式思维模式只提供了有限的选项:一是责怪自己固执而无法改变的个性;二是责怪你的爱人。渐渐你会发现,把罪责附加到别人身上要容易得多。

成长式思维模式则会让你超越自我,不用再去追究责任,而是去理解问题,并带领你和你所爱的人一起去共同修补裂痕。

我身边很多渴望在婚姻中获得突破的妻子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在婚姻的痛苦中忍受着折磨,感觉对方丝毫不爱自己,不体贴自己,不在乎自己。但是,她们想要改变这种状态,不愿再继续下去了。

她们开始觉悟:快乐的钥匙并不在自己丈夫的手中,而是在自己的手中,她们掌控着关系中的一半——属于她们自己的那一部分。至少她们可以成为她们想成为的妻子,她们在妻子的这个身份上可以成长。

她们开始不被丈夫的反应所影响,不管丈夫说什么做什么,那是丈夫的事。而她们,只管专注在她们的态度上,保持她们内心的平和,用对的态度对待她们的丈夫。

奇妙的事就发生了,当她们在这段关系中,从情绪中走出来,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坚定地在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上成长,结果,她们就发现,她们的丈夫也开始改变了,变得更爱她们,更在乎她们,更体贴她们,她们的丈夫也主动自发地在他们的身份上成长了。他们彼此更懂得爱了。

另外,也有很多夫妻,通过亲密关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疗愈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当用成长式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婚姻,认识到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改造对方,而是在其中收获更懂得爱的自己、拥抱更好的自己,彼此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好。

那么,遇到婚姻中的痛苦,就不会那么无助,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对方的反应而情绪波动,反而能带动整个婚姻持续在良性循环中。

3、 用需要成长的眼光,看待婚姻中的一切问题。

卡罗尔·德韦克的《看见成长的自己》中,关于成长式思维模式的特性,包括了:认为智力是不断发展的,希望不断学习,于是勇于接受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懈奋斗,认为只有努力了才能驾驭一切,善于从批评中学习,并从别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并得到激励。

用成长式思维模式看待婚姻,也就意味着:认为彼此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希望在婚姻中不断学习,勇于接受挑战,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坚持不懈,真正努力,并且善于从对方的批评中学习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并且从其他人的幸福婚姻中汲取经验并得到激励。

正如《如何在爱中修行》的作者芭芭拉·安吉丽思说:"爱情的魔力仍在持续生长。相信我,我的恋情之所以让人心满意足,充满快乐,全都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营造爱情。"

努力营造爱情、在关系中成长、爱情魔力持续生长,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而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成长】。

郑秀文在遭遇许志安事件后,发微博表示:这次,是我们婚姻中共同重要的一课。幸福不只是一场场顺利美满,当中也有试炼,也一起去经历高低状况。一起正视各自的软弱,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对方,在婚姻历练中,我身心经历和教训一定会帮助重回正轨,生命更会更生。

很多网友对郑秀文的选择不能理解,表示心疼。但事实上,郑秀文的这段话讲述了婚姻的真谛——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共同学到重要的功课。而越是遇到困难,越是艰难时,越要学到更多,成长更多。

每一个丈夫,在婚姻中,专注努力:作为丈夫,我应该如何成长?应该如何更爱对方,更呵护对方?每一个妻子,在婚姻中,专注努力:作为妻子,我应该如何成长?应该如何更尊重对方,支持对方?彼此都专注努力:我们能如何让我们的爱情常葆甜蜜?

当婚姻中出现了问题,选择不再使用僵固式模式,认为就是对方的错,认为就是不合适。而是选择成长式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的出现,告诉了我需要从这段关系中、彼此的互动中学到什么?即便对方需要负100分的责任,我只需要负20分的责任,那么在这20分的责任上,我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和努力?

一旦使用了这样的眼光,婚姻就会越过痛苦,收获幸福,甚至是持续的蜜月感觉。


电影《消防员》中,男女主角彼此不理解,天天争吵,心力交瘁,最终在一次大吵后决定离婚。男主的爸爸劝他不要离婚,给了他一个手抄本,40天真爱计划。

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每天在爱中的成长。当男主开始不管妻子的反应何等冷漠,只管自己每天爱的表达和行动时,他才意识到过去如何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如何从没有用心在彼此的关系中。而即便40天过去后,妻子仍然没有反应,他也不放弃,最终他持续的成长和改变,让妻子完全卸下心防,重新接受他,并且流泪对他说:"我爱你"。

而这本手抄本中的成长计划,其实是当年男主的母亲在被他的父亲提出离婚时,所做的一切。她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愤怒离婚,而是去审视:为什么婚姻会走到这一步?我在其中能够学到什么?我该如何在爱中成长?最终她收获了婚姻的幸福,并将这份祝福带给了她的儿子。

《看见成长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自我成长的书,作为职场人士、作为父母,我们都明白了应该有所成长,唯有婚姻中的自我成长,是很多人所忽视的,这也导致了麻木婚姻、不幸婚姻和破碎婚姻如此之多。

当我们选择不断在婚姻生活中放下僵固式思维,选择成长式思维,用自我成长的决心,去经历婚姻中的每一天,其实就是选择不再推卸责任,不再让自己的思想拦阻自己婚姻的幸福。

而是选择为自己负责,直视关系中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并将幸福的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去解决婚姻中的问题,从而翻转婚姻,获得幸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EoBn3EBfwtFQPkdAW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