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羔小羊
01
最近,《中国机长》上映,袁泉的采访屡上微博热搜。
被问及中年危机,42岁的她从容得不可思议:
“我不知道这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大的话题,对我个人来说,没有所谓的什么中年危机。”
回想前段时间,海清、姚晨等女星言辞切切地恳请导演:多给中年女演员们机会。
小S曾在微博写:“看到自己浑身都是缺点,我的泪沟,我的眼袋,我哪里不够瘦!然后就去打一大堆肉毒、玻尿酸,最后变得像僵尸一样。”
女人到中年,危机感是什么体验?
好友生产后刚满42天,上班了。
孩子备孕好几年才怀上,她不想多带孩子,看孩子一天天变化吗?她太想了。
她身体一向不太好,不想多休息段时间,让身体恢复得更好吗?当然也想。
可是她不敢。
快生产前,部门主管离职,自己是公认的最佳候选人。
生产后才第二天,领导竟然就催问自己什么时候上班。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尽早,主管一职花落谁家,就不一定了。
能眼睁睁看着比自己入职还晚2年的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上司吗?
不能啊!咬咬牙,月子一结束,回到职场。
电视剧《爱上男保姆》中,高级律师马舒儿一路开挂,生活阔绰。
但某天,她代理的一场影响很大的官司失败了,被辞退的她,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愿意用她。
长期失业在家,独自带着7岁儿子,经济越来越窘迫。
某天,突然停电,碗打碎在地上时,她蹲在厨房的地上,放声大哭。
电是物管关掉的,因为物业费已经半年没交了。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危机突至,却无能为力。
焦虑,不安,能抓住的,都想抓住。
偏偏命运不由抓,未来不可控,更使人力不从心。
积累的压力多了,又怎么会不害怕?
02
我认识一位妈妈,在她事业正盛时,孩子患上眨眼症,后被诊断为多动症。
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真的需要辞职照顾孩子吗?
她心里知道答案,可还是不由自主地恐慌。
她是公司重视的王牌销售,如果辞职,就意味着放弃这一切。
将来自己再入职场,竞争力没有了,这些年的空白又如何弥补,将来该如何发展?
回到家中,收入少了一半,怎么生活?
自己天天围着孩子、家务转,又会不会成为黄脸婆?
但孩子是最重要的,她抛开一切对未知的不安,毅然放下顶峰之时的事业,回到家中。
她开始不再对孩子有任何期望,停掉孩子一切的培优班,周末带着孩子到处玩。
最初的日子是黑暗的,她流过很多泪,经历了很多苦。但渐渐,一切变得开始不同了。
几年后,孩子的眨眼症痊愈了。
她也越来越享受家庭生活。
甚至家务也从琐碎乏味变得充满创意和喜乐。
每一天都很充实。
再往后,她开拓了事业的新天地。
无意中接触到摄影后,她迷上了,带娃之余,从根本不懂什么是对焦、快门、光圈,到获得当地省会摄影比赛银奖,成为独立摄影师。
她说:“如果不是当初甘心乐意地当全职妈妈,也不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曾以为可怕的危机,竟成了最好的转机。
很多女演员最怕、最难接受的,是从演年轻的女主角,到只能演中年妇女。
就像人生突然从高到低,从此都是下坡路。
但袁泉不这样看,她说:“生活在往前,对于把演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人,心里是要做好准备的。在不一样的阶段,会遇到不一样的角色。不管是女主角,还是客串,在角色身上看到有共鸣的点,去表达它,就已经很好了。”
对中年妇女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重心,接纳这个阶段,接纳当下最重要的角色,不怕走弯路,不怕掉在后面,生活才会柳暗花明。
03
但转机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2年前,袁泉演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女二号唐晶,演技被大赞。
2年后,《中国机长》上映,袁泉演技上热搜,网友评论:
“有实力终究会发光,袁泉的仪态、表情、台词等都非常棒,一颦一笑一个回眸都充满故事,中年女演员也会有春天,靠的就是真材实料的业务水平。”
“袁泉的演技太绝了,气质在岁月的沉淀越发的迷人。”
其余的时候呢?袁泉不像娱乐圈的人,几乎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
袁泉说:“我的职业是演员,太过娱乐的那一面,跟自己关系并不大。”
安静的她在做什么呢?演话剧。
因为她热爱舞台,也因为话剧最打磨演技。
年年演简.爱的她,却每次都让自己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没有潜心钻研,即便机会到来,又怎么能接住呢?
像打磨一门手艺一样,去对待喜欢的事了,又何愁没有机会呢?
央视《回家吃饭》美食嘉宾沈小怡,多年前并不会做饭。
还在习惯享受妈妈做的饭菜时,经历了彻骨的痛:有天妈妈毫无征兆地离世。
混乱崩溃后,她看着悲伤过度的爸爸、操劳过度的先生,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生平第一次走进厨房。
每做一道菜,都找菜谱,经常不是没烧熟,就是味道咸了。
但渴望家庭温暖、厨房烟火气的她,坚持了。
甚至辞去了金融工作,成为家庭主妇。
不再有任何外面的光鲜,只是日复一日的买菜、做菜。
原本只是爱家人,所以潜心钻研厨艺,却没曾想,竟也有了大作为。
她创办了小怡私房菜,成为线下厨艺讲师,在网上更新食物故事和食谱,收获了很多粉丝,还被多个电视栏目邀请为特约嘉宾,如今,又出了美食畅销书。
育儿作家大J曾说:“与社会脱轨的不是某个身份,而是是否一直在学习和成长。如果不学习,做什么都会与社会脱轨。”
与其整天担忧焦虑,不如沉下心钻研。
一位网友说:“40岁,正是去伪存真,明白自己要什么的年纪,一切来得及,一切刚刚好。”
04
打磨手艺,需要慢。
等待机遇,需要静。
更需要慢与静的,是回归生活本身。
袁泉曾说:“一个演员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处在一个被选择的状态。但是当你不拍戏的时候,其实你有大量的时间是要去做准备的,这种准备本身就是你的生活。”
回想曾经写作的某段时间,我舍不得花时间在生活中。
孩子们休息时,我争分夺秒地写。
没时间运动、护肤、接待朋友、逛街购物,唯一随时想到的就是写作。
甚至,很多时候,构思文章,听不到孩子对我说话。
也很多次,为了赶急稿,就长时间给孩子放电视。
渐渐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自己呢?越来越枯竭。
我开始调整,设定特定写作时间,该生活生活,该休息休息。
不再追求高产,不再怕错过约稿,不再所有的稿都接。
重新用心思在孩子的身上。
也有了时间在自己身上。
开始慢慢做一顿饭,整理收拾房间,拾起一些兴趣,开始坚持运动。
享受与老公约会,与朋友相聚。
生活,从来不会拖累成长,只会成为成长的养分。
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成长。
年龄虽一天天增长,内心却在一天天更新。
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中,陈乔恩大方地提到自己已经40岁,回忆身材因吃胖走样时,被攻击“又老又肥”。
她说:“但人就是会老啊。身为艺人,大家都可以来攻击你讨厌你。可是谁都可以喜欢你自己。”
步入中年的你,更要喜欢你自己。
就像一位网友说:“十八岁的你很漂亮,不是因为你漂亮,而是因为十八岁漂亮,三十八岁的你很漂亮,不是因为三十八岁漂亮,而是因为你很漂亮。”
愿珍视你自己,愿生活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