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要取消?90%的业主逃不过的坎,何时能“夷为平地”?| 幸福策评

2020-07-27   幸福里APP

原标题:物业要取消?90%的业主逃不过的坎,何时能“夷为平地”?| 幸福策评

一讯一评,解读你关心的楼市动态:

01 90%的业主都逃不过这道坎!

最近网传取消物业,不用再交物业费了,赢得一片欢呼。

虽然这些新闻有哗众取宠的因素,但叫好又叫座的流量背后,是大家苦物业已久的事实。

最近几天还有关于物业的大新闻。在杭工作的林女士,5年前在老家买了一栋超级豪华别墅,后来一直没回去住过。在看剧时偶然发现“自家别墅成了剧中女主的家”,而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随后林女士将别墅物业、电视剧出品方、播放平台等一并告上法院,要赔偿要道歉,影视剧下架。

尽管这件事林女士证据充足,她也有资金能长期打官司,还有舆论支持,可谓万事俱备。但至今,作为钥匙保管方的物业至今也没给个说法,被告的剧组也没有任何人向林女士表示过歉意。

可见即使是有资本有实力的人在物业面前,一样是弱势群体。

幸福策评:物业和业主积怨久矣,需待楼市良币驱逐劣币

每个行业乱象背后都有根源可寻。物业乱象根源在哪?

1、大部分物业都先于业主入驻小区,入驻方式主要是由开发商招标(指定)。
业主搬入小区之前无论是装修、水电燃气车位等生活配套都得经过物业,很多时候业主还得看物业脸色,求着物业办事儿。这直接导致物业从根源上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业主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
2、我国物业增长速度极其快。
对于一个高速增长、不缺生意的行业而言,大部分企业都难以沉下心做好服务。而行业增长过快,也直接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势必参差不齐。
3、物业承担了一部分模糊地带职能。
目前政府基层岗位的延伸止步于居委会,剩下那部分模糊地带的职责就只能由物业承担。这直接形成了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对立,长此以往,大家对物业的印象也不会太好。
4、排名靠前的物业公司,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来自于装修、家居等延伸产业。
物业口碑不好,也直接导致物业在延伸行业难以获得利润。大部分人家里的水龙头、家电家具出了问题,宁愿从外面请人维修,额外支付上门费,也不愿找物业师傅。这种不信任感切断了延伸产业的利润,物业最终只能削减成本,削减投入,进入到恶性循环。

沉疴难治,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商机,虽然近年来有不少房企在旅游地产等领域转型碰壁后,逐渐切入物业赛道。但这些年房企赚快钱赚习惯了,转向经营物业,其效果并不明显。

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实在是太多了,这些问题在行业增长的短期内都难以得到解决。只有等楼市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凸显、业主维权意识上升、对物业的制约条例细化后,才能有所改善,而这还需要很久很久。

来源:@大咖聊房

02 限购前的最后机会,抓紧捡漏!

上半年的深圳和东莞,是全国楼市最亮的仔。不仅深圳、东莞自己涨疯了,还带着小弟一起涨。深圳涨后东莞涨,东莞涨后惠州涨。

但惠州刚开始涨,东莞就被调控,而最近更是限购升级,连二手房的大门都给关上了。深圳也是被强力调控给限制得死死的,新落户买房?不存在了。

但再怎么调控,该买房的还是要买房,要投资保值的还是要保值,资金的洪流不流向这就流向那。

幸福策评:深圳扩容/扩权的利好预期,环深惠湾板块或将承接深圳热钱

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陆9城,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深圳、东莞、佛山、惠州、中山,上半年的成交量都超过了供应量。

来源:合纵联行

7月15日,深圳冒着误杀一大批刚需的风险,直接限死新落户、新离婚,新落户不满3年不能买,离婚3年内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之和计算。
7月25日,东莞突发调控升级,外地人买第一套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须一年社保,第二套须2年社保,而且限售3年,连之前东莞二手房不限购的大门都给关上了。

资金投资的需求永远都在,买不了深圳就买环深,尤其是还有深圳扩容或扩权的利好预期,不限购的环深惠湾板块将承接深圳热钱的投资需求。但惠湾的窗口,随时都可能关上,继深圳东莞之后,惠州的楼市调控可能也不远了。

通过扩容扩权,深圳的楼市压力得到释放,甚至一些郊区房价会下跌。但相对应的,临深的惠湾承接需求之下,必然就是房价上涨。

但这不代表可以在惠湾随便买。现在惠湾区域,尤其是大亚湾,到处都是楼盘,新房供应多,加上限价,所以价格都差不多。

但一旦需求增加,市场供需达到平衡,项目分化立刻就会出现,优质项目和差的项目之间高低立判,马上就会在价格上反映出来。

所以,必须选择优质的板块和项目,才能在下半年领涨。

来源:@大胡子说房

03 高考后,北京、南京、深圳学位房的真相明了

学位房现在已经变成了全国中产家庭的标配,可以没有LV新款包,有这个城市的户口,而没有一个在这个城市数得上的学位房,这大概率是代表在这个城市混的不咋地。

过去对于中产家庭还有一个高考教育的替代品,走海外教育。但众所周知的疫情,起码在未来几年,肯定有大量的家庭会回归国内高考。这种情况下,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幸福策评:学位房不是教育的必选项,归根结底是资源分配问题

1、什么叫学位房?
全北京、全中国其实都是学位房,因为都是按照学区划片的。但其实严格意义上,只有一流一类、一流二类、二流一类才能称为学位房。
2、学位房不只是因为学校好
学位房的价格其实只是门槛,代表了这家长的投入。
首先,必须意识到,买了学位房并非子女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在教育的排序中,尤其是在当下及以后的教育环境中,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其次,高考并不一定就是验证学位房价值的标准。以全国学位房热最典型的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看,这些区域的高考并不出类拔萃。(去年的,今年也基本类似)

第三,解决优质教育学位房集中的办法,肯定不是摇号。
学位房到底有多少重要?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
优秀的资源肯定是有限的。学位房带来的名师、同学都是资源。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在哪里?不是个体而是整体,不是特殊性而是一般性。
第四,未来20年解决不了学位房的问题。
只要高考,那么升学就是战斗,全程不敢松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到好的学校去,否则去了渣校,可能就是提前被淘汰。因此娃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来源:@大伟看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