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仝一
云南省虽地处边疆,但是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相比于其他地区,云南的古建筑映射着更多彩的文化。拥有600多年的老建筑、多样风格的和顺古镇就是这样,有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丨和顺古镇
1
留得住的乡愁
和顺镇位于腾冲市西南4公里处,古称“阳温墩”。这个名字据说来源于一种久远的乡愁。传说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是某些已经无法追溯朝代的兵士们。当他们因战乱从四川东部来到这片异乡的土地,看到夕阳照在村前的河里,特别像家乡的海棠溪傍晚温和宜人的美丽景色,所以把他们新建起的村落取名“阳温墩”。这个浪漫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却给这个村落留下了淡淡的乡愁。
丨华灯初上
后来,因为村前有条河,改称“河顺”;再后来就改为了同音的“和顺”,有“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意思。
腾冲是少数民族众多的边陲小城,傣族、白族、阿昌族、傈僳族等民族世代生活在这里。但隶属腾冲市的和顺,却算得上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汉族古镇,是明朝初期大量移民戍边而形成的小镇。
这些移民大多来自中原,也有一些来自重庆、江苏、湖南等地。所以和顺的文化很有意思,是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丨房屋外在建筑风格上推崇简单,但是室内可不简单。精细的雕花,透露出这个文化繁盛的古镇对精致的追求
多彩的文化、悠久的历史,都投射在和顺独特的建筑文化上。
从明中期建镇以来,和顺已经有近600年历史。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移民,把家乡的文化盖在房子里。今天,在和顺方圆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统民居就有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可谓完整保留了明清汉族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丨明清风格建筑的模型
在建筑方面,明清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烦琐的形式。而且,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 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 还节省了大量木材
和顺的传统民居,基本是传统的木结构。整体风格主要是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但无论哪种格局,都是院落外墙用粉墙灰瓦,房屋则是木结构建筑,室内用石板铺地,气派宏伟。不过,和顺人崇尚朴实无华,所以房屋的木雕和装饰,都尽量保持木料本色。
丨和顺古宅中,牌匾随处可见,浓浓的书香气息要几代人的积淀和传承
在北方已经很少能见到保存完好的古代村镇了。而这个小镇,百年间偏安于边疆一隅,得以躲避战火,保留至今
但是,选用的木材却不简单,基本是用黄心楠木、秃杉和楸木等上等木材。倒不是因为和顺人钱多,而是这些在北方很贵重的木材,在和顺并不罕见。
和顺自古就是森林茂密,大树参天,适合建筑的上等木材自然很多。
高档木材,是古建筑得以保存的基础。好的楠木,可以千年不腐不蛀,秃杉和楸木,也是使用几百年都不会腐烂虫蛀。
丨千手观音古树群
和顺的很多古建筑,梁枋、大柱等结构大多是用秃杉,隔扇、垂花门、隔断等内檐部分,大多使用上等楠木,而入门等,就使用楸木。这些高档木材,就是和顺古镇的传统木结构房子能保存到现在的原因。
2
建筑的密码
也经常会有人问,和顺的建筑真的都是明清时代的原建筑吗?其实并不是。
丨和顺中天寺
到晚清时期,和顺还保留着大量的明代建筑。但“文革”期间,兴起“破四旧”运动,古镇很多古建筑都被破坏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再加上天灾人祸,年久失修,目前保留下来的清朝古建筑,也只有近100座,明朝的建筑是几乎看不到了。
不过现在和顺重修的古建筑,基本是按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式1:1复原的,明清风格算是保留了下来。
丨寸家祠堂又称寸氏宗祠,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
和顺的明清汉族风格建筑,比起其他地方也更有特色。由于明朝时移民来自大江南北,所以也带来了中原、徽派、江南等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山清水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形成了和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丨寸家祠堂
而且,和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让它深受外来文化的浸染。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顺所在的腾冲,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滇西抗战的主战场,驻扎过很多美国大兵。所以和顺的很多房子,就是这种文化碰撞的产物。
在和顺,可以看到明清汉族传统民居,也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还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
丨和顺图书馆
比如著名的和顺图书馆。1924年建成时,这座图书馆是典型的清朝传统建筑形式。后来在1938年重建时,这座坐南向北的二层木结构楼房融入了西方风格,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和顺图书馆,是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
这座乡村图书馆,被冠以中国“最大、最优美、最古老”图书馆的头衔,1994年,还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丨和顺图书馆
像和顺图书馆这样“混血”的建筑,在和顺并不少见。
就这样,在和顺的方寸之地,中原、江南、湖南,东亚、东南亚和西洋,交汇融合;古典和现代,相映成趣。
虽然风格独具,但和顺老宅并不张扬,很古朴,豪门大户也并不追求奢华。只有在精细的木质雕花和随处可见的牌匾里,才能发现浓厚的书香传承。这里的民居,也都因地形、地势而建,质朴和谐。
丨和顺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古建筑
但即便平常人家,每家或多或少都有前人留下的老家具,诸如上百年的摇椅、英国制造的钢窗、美国的挂钟……在普通的和顺人家里,一不留神就会撞见一个古董。
和顺也有一般小镇的特点:宁静的田园、淳朴的村民。不同的是,它将沉淀了6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一起融汇、凝聚在传统民居的一檐、一瓦中,让古镇和顺有了与众不同的韵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建筑,是一种历史的记忆。但读懂这种记忆,需要先拥有关于这份记忆的知识。今日君想约你这周就带本书去和顺,在那里来一次精神与知识的时光之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