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了N次后,我知晓了面试的窍门

2019-07-09     林小路

最近遇到不同的朋友,大家各有生活的烦恼,但是聊到工作的时候竟然出奇的一致,都表达了想要换工作的希望。如果深入下去挖理由,答案还真的是层出不穷。

工作其实是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一生其实都在追寻一份理想的职业,在一个环境中呆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与环境已经犹如左手牵右手,没有了FEEL。

而根据人往高处走的理论,人们总在追寻更高的高峰去攀登。面试的时候公司不可避免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何要离职?


任何一个人离职都不是吃饱了撑着的,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大家趋向稳定观望的时候,在困顿中寻求新机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是很简单明了的,比如公司搬迁了,离家太远;日常工作出差频率太多,家里孩子尚幼需要有人照顾等,但更多的时候理由通常不是表面上的,而内有隐情,不是组织体系类的就是人际关系类的。

很多人都把这个问题当成“你叫什么名字”或者“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来回答,但殊不知,这当中学问可大了。

有些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实诚,太过真情流露,这会导致你阐述理由的时候婆婆妈妈,或者传递一种怨天尤人的消极情绪,总觉得是时代辜负了你,而你明明应该是比尔盖兹或者巴菲特的命!

但相信我,HR不是傻瓜,当他们看着你的简历的时候就基本可以猜到几分你要离开的理由,但作为对你综合能力考察的一部分,还是会抛给你这个棘手的问题。

如果你要把前因后果都阐述清楚的话,可能需要“从前。。。”的童话故事开头,但一旦开始长篇大论了,你就容易走上一条祥林嫂式的不归路。


那么离职的理由在表述的时候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离职理由描述应言简意赅。

有人一被问起为何要离职就像体内的某个按钮被开启,感觉被问到了心坎里,开始上演老娘舅节目或者小学生告状的义愤填膺,情绪把控失败就基本葬送了自己的机会。

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简洁明了对自己离职动机做一个言之有理的陈述性中肯描述即可。好聚好散,不仅用于情侣,也用于雇主雇员之间。


其次,描述过程中遵循如下五字原则:都是我的错。

为何要离职呢?是我自己想要发展。

为何要离职呢?因为我有冲劲,希望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何要离职呢?因为时代发展太快,我希望跟上脚步不要落后,和贵公司这样的与时间赛跑的公司一起成长,符合我的憧憬。

而同样的理由,如果你把自己置身事外,就会变了味。

为何要离职呢?因为老板不给我升职。

为何要离职呢?因为老板不认为我有能力,而他自己能力有限,我告诉你,他绝对是个傻逼。

为何要离职呢?因为感觉公司要倒闭了!

所有的这些外推的理由,仿佛是在说离职并非你本意,但实际上却在推卸。

尤其是当你只在一家公司做了几个月的时候,你就说要离职,那么对方一定会对你的离职动机产生怀疑,而你一旦表明了是你自己不得志或者表露出与上级相处不当,就会给对方传达负面的印象。


第三,要诚实,不要粉饰

面试过十次以上后,就会发现离职动机有的时候可能是造成你是否能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关键,因为面试官会根据你的理由来评判你这个人的综合素质,你的职业期待是否和本公司想要招聘的人契合。

不是每个公司都需要最优秀的,就好像你谈恋爱一样,你需要的是合适。

公司也在找最符合企业文化、职业本身定位的人,所以你能尽力做好的就是每一次面试前都要先整理思路,从自身的理由出发,把所有外界的不利转化成自我的因素,是你想要什么,而不是自己的老板不好,环境恶劣,行业衰退,公司福利不佳等。

所有的这些你都可以包裹在自己期许无法满足的正向理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想要改变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


但同时也不要假装去讨好雇主,来隐藏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粉饰过来的太平最终会因为虚假而暴露。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面试,对方公司是奢侈品行业,我信心满满地前往,在对方问我为何想要离职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渴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并得到上级的信任与支持。

HR当场就对我说,在招募的这个职位本身因为它的特殊性可能无法提供成就感,即使上级给予你支持和信任,但对于工作本身的开展也会困难重重,努力很难得到回报。

听完这个描述以后我就决定放弃下一轮的面试了,因为我感谢HR的诚实和我自己内心的召唤,既然这份工作结合了我想要摆脱的所有两点,那么我还有必要继续吗?即使行业是我向往的且如果我侥幸可以进入,做不了多久又一定会以同样的理由离开。


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而面试中的离职动机往往反映了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走上一条自己梦想中的职场路。

职场之路充满荆棘,杂草丛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祝你心之所向,终能抵达。

沪上50万粉丝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RLbhG0BMH2_cNUgXC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