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前两周有一期的辩题是: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996?
996现在已经成为了职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意思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某天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和他展开一次对话,互相吐槽的重点大部分是最近在加班,工作有多忙,仿佛正常上下班是一种罪过,而不去考虑这是否是一件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
节目里蔡康永说了一段话我印象深刻:有两种情况你要避免在一家公司996。
第一种是公司的员工不知道在干什么,所以才996。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有些公司,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司文化,因为领导不回家,所以员工也不能回家,而且所有的员工都需要向领导表现出你很努力,哪怕你只是在位子上刷淘宝,这类的公司是以看谁晚回家作为工作表现评判依据,长此以往,你的所有生活只剩下了办公室和家里,并且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极低,本来可以1个小时完成的事情,你想反正要熬着,那就慢慢做好了。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律所上班,这家律所的人,每天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加班”到至少晚上10点,白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聊八卦,只有到了晚上会象征性地做些事。我的朋友本来可以在6点下班的,但是为了要合群,也选择继续待着,哪怕无所事事。长期内耗着是一种能量的损失,造成你的心很累且迷茫。
这就像大学的时候,有的人看似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图书馆认真的不行,但期末考后挂科的名单总有他。
第二点他讲的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旦公司没有调整好经营模式,裁员关闭之类的事都不足以为奇,尤其是今年,你会发现节源成为了一个主频率词,公司们想着的都是如何资源最大化,这就牵涉到了谁走谁留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不是你能力的欠缺,而是客观因素的驱动,比如部门合并、体制变革,你应该问问自己:当你离开一个熟悉的平台后,是否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寻找到下一个岗位,如果你每天只是在公司里996,那你哪里有时间学习新的能力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使你知道应该和现在的公司886,但是你有这个底气和勇气吗?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正视了问题但无能为力,因为破坏规则靠的不是蛮力和任性,大部分人是明知规则的不合理,但为了生存而无奈遵循。你在一个需要你996但纯粹是为了作秀的公司,而另外一方面你又没有勇气和它886,于是周而复始,你既碌碌无为,又消磨了时光,甚至麻木了自我,像一块朽木最终沉到了海底。
如果把他的两个理论再做个提炼的话,就是:如果你真的很忙,且忙的有意义,公司也能学到东西,那么是值得的;如果你每天只是营造出一种忙碌的境界,并把所有时间花费在内耗上,那么还是趁早离开泥泞的土壤而多花时间去修炼内功,提升自己。你需要不断去突破自我,你需要保证持续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图上走着。当下应该摆正好心态,抓紧一切可利用时间来学习新东西,趁早和这个环境886。
为什么说奇葩说的这个话题特别有热度,能引起共鸣,是因为最近和朋友的聊天过程中,发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很多人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稳定,并且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它抛出的提问其实正应景了当下职场人士的困扰。
蔡康永讲的第二点自我驱动学习,其实就是我们绝大部分职场人所面对的现状。你不知道现在所处的行业未来如何,你不知道目前就职的公司是否会裁员,如果裁员是否会裁到你,即使侥幸你被留下,你是否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即使你现在看起来前途似锦,但谁又知道五年后会如何?陷在这样的思维里,反而会让你不得动弹。
今年市场所传递的讯息是:如果你身居高位而表现一般,可能随时就会面临下台,商业分析文里高频度出现某位企业高管被下台的新闻,你说这些高管离我们多远啊,我就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但在身边今年发生过的就是前几天我还和某位同事坐着热火朝天的开会,随后的某一天就听说他被离职了。职场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如果把职场比喻成赛场,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只要你不行,你可能就会被淘汰。
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由工作架构来支撑的,不论你从事什么,你都有一份工作,哪怕一名全职太太,这也是一份工作。
而由于它要伴随你一生中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前的几十年光景,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完成,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你想在职场上走多远,都会影响到你的人生的宽度和广度,当然很多人说,我只要稳定,在一个体制内安稳一辈子就是最大的愿望。
但是现在很多体制也在改革中,原本机械化的工作也在不断被真正的机器所取代,你会发现没有人可以有一份保全一辈子的工作承诺。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一种超前意识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你会发现终有一天自己落后于人。
市场在洗牌,职场在洗牌,很多人会焦虑不安。
但克服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学习修炼内功。面对自己无法选择事情,选择接受就好;面对无法掌控的处境,选择等候沉稳。在你不得不996无力886的时候,忍耐和磨练是你未来有朝一日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