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入职场的小白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身份的转换。本来是求学的学生,一跃成为职场的新人,从原来只要学好课本知识考出好成绩到现在需要完成一个棘手的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当中的跨度可不是简单的三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职场和学校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要解决问题,学校里要解决的是试卷上的问题,而职场要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问题。
职场要陪伴在每个人身边的时间远远要比学校的时间长,从原来的阶段如何和专业职场人士衔接并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天空,不如看看这本《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吧,良好的习惯会成为助力的风帆让你遨游飞翔,与其想不通为何自己老犯糊涂做错事,不如从根本的方式入手,也就是你的思考习惯。
职场中你需要获得别人的理解,需要随时与人沟通并且让他人可以接受你的提议,这样一来工作就会顺风顺水,你也可以梳理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大岛祥誉是日本Senju Human Design Works董事长。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他本人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之后供职于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William M. Mercer)、华信惠悦咨询公司(Watson Wyatt)、环球创投(Global Venture Capital)、三和综合研究所等企业。2002年开始独立创业,从事高管培训、组织变革咨询、队伍建构及领导力开发等咨询服务,有着丰富的职场经验。
本书的开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丈夫K先生工作繁忙,在结婚纪念日前夕为妻子选择了在排行榜上第一名也是妻子之前提到的中意的项链,在结婚纪念日的晚上赶上最后一班电车怀揣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回家,但令他失望的是,妻子见到礼物后并没有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丈夫没有忘记结婚纪念日,而且还准备了礼物,这礼物也是女性一定会喜欢的那种,却没有得到妻子的欢心,这是为何呢?如果你继续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妻子想要的是丈夫可以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提早回家陪伴她,而不是一件礼物就可以让她高兴。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形成真正的逻辑思考模式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而这个过程需要三个步骤建立,一旦形成了逻辑思考的机制后会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难题。
这三个步骤分别是:
Step 1:亲自确认前提条件(这是真的吗?)
Step 2:深入查证(……所以会这样)
Step 3:持有属于自己的意见(这个不错)
完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并非胡诌一气就能糊弄的,只有运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事业上如虎添翼。那就让我们展开这次逻辑之旅,去揭开需要完成这三个步骤的支撑方法吧。
Step 1自己确认前提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一步是奠定基调的时候,因此不能有任何的偏差,我们所使用到的是逻辑性+批判性两种方法。
说到逻辑性的使用,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找到自己问题的前提:
- 逻辑性地找到“现在眼前发生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 全盘观察
- 锁定真正问题
- 找出证据,证明锁定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
- 设立解决问题的计划
- 开始行动
但这样是不是真的足够准确了呢?《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举了一个商场投诉的例子,我们平时衡量的KPI是“用户的投诉越少越好”,但是如果在具有测试性质的商务中,但凡能够收到越多的用户反馈,越能帮助程序设计者完善用户体验,从而会交付更好的作品。
因此只凭逻辑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批判性思考。有的时候虽然在逻辑上都解释得通,但你会发现依然无法解决问题,那是因为在表面看似合理的逻辑背后还隐藏了需要深刻洞察才能解开的谜底。
批判性思考就是进一步深入挖掘的方式。我们要跳脱“想当然”的思维骗局。批判性思考有3个基本方法:1、明确目的是什么;2、明确思考模式框架;3、不断发问(所以呢?为什么呢?)
一家披萨连锁店把下单后30分钟内送出热腾腾刚烤好的披萨作为宣传口号,却发现有时候因为业务单太多而导致超时受到投诉,如果我们用以上的3个方法来对这个案例进行理解的话会发现,之所以设置30分钟是为了让客户吃到热气腾腾的披萨,让客户对披萨店的服务感到满意;其次,在思考框架这里要打破被禁锢的思维,如果40分钟后客户也能吃到热的,那么30分钟的时间点就不是一个必须;最后就是要归根结底地询问,一次答案不能满足的时候就要继续往下深入挖掘。
Step 2深入调查证据
首先要明确你所要讨论的话题和内容,然后就要考虑逻辑框架了,分析完成后就要考虑然后如何,并在最后一步写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才算是完成了整个逻辑思考的闭合圈,这里重点介绍了金字塔结构和演绎法。
金字塔,顾名思义,就是底端大上层小,底端是需要用强大的数据和理论来支撑的,上端则是根据下方往上推断出来的关键信息。
金字塔搭建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 决定课题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拿“是否应当实行新服务”为例开展讨论。
- 考虑逻辑框架
在第二梯度逻辑框架的时候进行了分组讨论,为了避免不漏掉,需要用到MECE的方法。这是麦肯锡最著名的发明之一,运用到金字塔的每一层,也就是说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MECE(发音为"me-see")代表的英语单词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分解问题时运用MECE原则可保证形成的观点最清晰、最完整。换句话说,你所罗列出来的分类之间是没有交集的,MECE要的是空集。
在这里作者用3C来分析的行业环境,这里的3C是Customer,Competitor和Company。那么此刻你需要问自己,这样的分类是否是正确的?有人会把竞争者换成重要客户,那么就会和客户本身具有交集。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现在要把女性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分呢?如果你分成单身、已婚和公司职员的话,就会发现公司职员里既包括了单身也囊括了已婚,这里就有了概念的重叠。那么怎么办呢?你可以单纯地按照婚配已否来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是否是公司职员还是全职太太,关键就是两者必须有清晰的分界线,这就是MECE的魅力所在,层层剥夺后使得每个条件个体都独立。
除了使用金字塔结构进行分析以外,还可以使用演绎法,它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前提条件(大前提)
调研观察(小前提)
结论行动
这里要注意的点是,如果前提条件出现偏差的话,就会出现看似正确实际错误的结论。比如当你提出音乐迷在减少的时候,调研发现音乐CD的销售额在减少,于是得出中止与音乐有关的企划。在这里有一个漏洞就是把音乐CD销售额的减少中推出音乐就没有市场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很多人可能选择了其他的方式去参与音乐,而不是购买CD,如果你再延展出去就会发现,大家可能选择看现场音乐会或者演唱会,依然有很多音乐迷们沉醉其中。
- 明确思考,提出so what
- 明确证据,提出why so
其实逻辑思考是一种不断质疑并不断修正的态度,它需要你通过不断自我的反省和头脑风暴透过问题的表层渗入到内核完成思维的转变,从而找到真正的问题。但这其中需要的不是你以为你看到的本质,而是用逻辑和批判性的思维发现真正的本质。
留意5个NG词
- 我个人来说
这句话带有了明显的主观意味,在作为论据时站不住脚,如果你有客观的理由就会使得你的论据具有信服力。
- 我不愿意
这也是以我为中心出发,语气像是小孩子的撒娇。
- 我知道
这句话有点在呛声的意味,使得别人会认为你带有情绪化,这个时候要用平和的语调,诸如“我明白这个不好,下次我会改”。
- 那我问问你
这带有一定程度的反讽意味,也不利于团队工作中的和谐气氛。
- 没关系
这句话通常是作为敷衍时用的模糊语,会离你的目标越发疏远。
由此可见,当你在表述观点的时候,需要用逻辑思维来阐述,而不是意气用事,调理清晰才能解决问题。
Step 3持有只属于自己的意见
这是三个步骤里的最后一步,也是落地的一步。如果说之前的思考都是纸上谈兵,那么到了这里就应该要输出具体的结论和行动了,这也是当你在工作中提交一个方案后需要得到的认可的部分。
我们时常会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冰淇淋只有在夏天卖得好,梳子一定要卖给有头发的人,但是这些包袱可以通过六顶思考帽来打破,每一顶帽子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里需要用到六顶思考帽:也就是可以让任何人打破思维定式的“六顶思考帽”思考法
白帽【客观的思考】从数字、数据和可信的信息出发进行思考
红帽【感性的思考】用感情、感觉和直觉进行思考
黑帽【否定的思考】从课题、风险和损失等方面进行思考
黄帽【肯定的思考】从价值和利益等方面进行思考
绿帽【创造性思考】从创新的、之前未出现过的方面进行思考
蓝帽【过程管理思考】从整体的可实现性进行思考戴着某种颜色的帽子(实际上用各种颜色的卡片也可以)时,就只能用该颜色决定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考虑到自己平常没有想过的方面。
这其实是可以帮助你整理思绪的方式,我们说用不同颜色的卡片可以代表不同颜色的帽子,然后分别从各个颜色所代表的方面展开讨论帮你缕清思维。
阅读完《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后,你会发现逻辑思考真正要的是用对方法,而所有的方法都需要你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使用的习惯,尤其是当自己认为某个观点看似无瑕的时候,要用批判性思维验证所谓的“直觉”。
也许一开始大家的起点都是职场小白,但人生的高度和深度往往都是通过一些决策逐渐拉开距离的。用蛮力不可取,用逻辑思考力才是驰骋于职场的黄金法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EIJj3EBfwtFQPkd5l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