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者zzb
来源:乐亭故乡人网站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正文:
我又搬新家啦!高层大楼,一百多米,三室一厅两卫,光是大厅就四十多米。真敞亮啊!想想当年我住的那个小爬爬房,真是打心里往外舒服。
自1956年离开故乡周家庄以来,我已经搬了五次家,每搬一次家,就上一个档次。这次搬家,全套实木家具、自动洗衣机、大冰箱、电视,全不要了。独有几件老物件,筛选了几次都没舍得扔掉。抚摸着这些老物件,能体味到我七十多年的生活历程,能品味到建国七十年的变化和幸福。
一件半新的劳动布工作服
那是我上世纪60年代当工人时领的劳动保护。可是我没舍得干活儿穿,而是当“夹克服”穿。当年,我相对象就穿的这件工作服。那是身份的象征——工人阶级。特别是衣服上还印有一个铁路徽,更值得炫耀。那时候,一个铁饭碗的铁路工人,也是选对象的优越条件。就凭这身打扮,我的对象就成了。现在,我们老两口儿早已度过金婚,身体倍儿棒,儿孙满堂,这件衣服就是我幸福的见证。怎能舍得把它扔掉呢?
一本《城市居民粮油供应证》
这是当年最重要的凭证。每月每个人几两油、几斤细粮,甚至过年过节几斤瓜子、花生,都得凭这个《证》购买。没有这个《证》,你简直就无法生存。1990年,我们从地包小市搬进了铁路分局分配的楼房。迁户口时,还要同时办理“粮食关系”。虽然,那时候买粮已经不受限了,但是,这个《证》里所记载的每个人的定量,还是要存档。现在,虽然不再为买粮油犯愁了,买啥也不用《证》了。可咱也不能吃几天饱饭了就忘了当年啊!还是留个念想吧!
一台双卡录放机
这是我儿子结婚那年买的“大件”。当年,那是新婚房里的一个挺显眼的物件。日本进口,收录两用,立体声。儿子结婚那天,这台录音机可抢了风头,20多盘录音带轮番放了好几遍。后来,孩子买了新房,这些“大件”都不要了。我还是宝贝似的留下来了。用它,听听家乡的皮影,听听传统的曲艺、戏曲真是一种享受。到今天,盒式录音带我还收藏着有两箱子。虽然,今天一部手机全都有了,连电脑都不愿意开了。可是,看着那录放机,总有一番幸福留在心头。还是留着吧!它留住的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那个时代的声音。
一张高铁火车票
2003年我退休了。干了40多年铁路,坐火车都是《免票》,从此,再没有那待遇了。2010年,北京我大姐70大寿,我和老伴第一次买票去北京,坐的是高铁,我儿子特意给我们买的一等座。一上车,还真有些惊喜:迈进车厢就像上了飞机一样,那座椅,那设施,跟绿皮车大不一样。那列车员,各个像空姐那么靓丽、亲切,坐这样的车就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车开了,一下子就是时速二三百公里,俩三千里地,不到七个小时就到北京了。作为一个老铁路,真是由衷的高兴与幸福。我庆幸赶上了好时代,这张车票让我对新时代充满着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