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左束支传导阻滞,如何分辨?|心电3分钟

2019-08-27   医脉通心内频道

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照教科书上的诊断标准逐条对照,诊断LBBB并不困难。然而,心电图符合或者大致符合LBBB诊断标准的形态有时候未必真的是左束支阻滞造成的。其原因何在?除了教科书上写的诊断标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考虑呢?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及希氏束起搏应用的增加,临床上对左束支阻滞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深入。

作者:林高峰

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心脏的传导系统从希氏束以下可分为左束支(Left bundle branch, LBB)和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 RBB),其中左束支又可进一步分为左前分支(Left anterior fascicle, LAF)、左后分支(Left posterior fascicle, LPF)及间隔支(Septal fascicle, SF)。

图1 左右束支及常见阻滞部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等发布的相关指南,LBBB传统的诊断标准包括:V5、V6、I、aVL导联QRS波群呈宽大而有切迹的单向R波,q波消失;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S型;继发性ST-T改变,在Ⅲ、aVR、V1-V3导联上表现为ST段上斜型抬高,T波直立;在Ⅰ、Ⅱ、aVL、V5、V6导联上表现为ST段下移,T波双向或倒置;QRS波群<120 ms时称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120ms时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图2 LBBB心电图

左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右心室先激动,后激动沿室间隔传至左室,因此心脏激动的QRS综合向量由右指向左后,心室整体激动顺序如下图所示。

图3 LBBB心室激动顺序

何谓真性左束支阻滞?

临床上有些情况非真性左束支阻滞,但心电图表现类似左束支阻滞特点,如左前分支阻滞(LAFB)合并左室肥厚,LAFB合并心肌梗死等,由于左束支仍存在传导,因此并非真正的左束支阻滞。2011年,Strauss在传统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上提出3点补充意见:V1、V2导联的QRS波呈QS或rS形,且r波<0.1 mV,aVL导联的q波<0.1 mV;QRS波时限男性≥140 ms,女性≥130 ms;在I、aVL、V1、V2、V5、V6等导联中至少有2个导联存在QRS波的切迹或顿挫。

图4 真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

图5 真性和假性LBBB心室除极方向

识别真性左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随着器械治疗的进展,CRT已成为心力衰竭合并LBBB患者改善心室同步性、改善症状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CRT治疗进行了如下推荐:(1)窦性心律,QRS时限>150 ms,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A);(2)窦性心律,QRS时限>150 ms,非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I a,B);(3)窦性心律,QRS时限130-149 ms,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B);(4)窦性心律,130 ms

诸多研究表明,对于CRT治疗,心电图符合真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CRT反应性更高,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高,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降低,以及最重要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再住院率、死亡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1.方丕华,张澍. 心电学新进展.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建新.新编心电图诊断标准.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郭飞.真性左束支阻滞.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3:107.

4. Strauss DG, Selvester RH, Wagner GS. Defining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the era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m J Cardiol, 2011,107(6):927-34. doi: 10.1016/j.amjcard.2010.11.010.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6. Tian Y, Zhang P, Li X,et al. True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morphology strongly predicts good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Europace,2013,15(10):1499-506.doi: 10.1093/europace/eut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