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自从清末以来就屡遭外敌入侵、灾难连连。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争夺东北的战争,每一次都对中国造成巨大伤害,国力一点点被消耗殆尽。打了败仗割地赔款,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处境更加艰难。
一战爆发后,掠夺成性的日本又一次将黑手伸向了中华大地——青岛,并且还拉上另一个强盗英国,在中国的土地上与德国火并,将战火燃遍胶东半岛,使得青岛沦为一战亚洲唯一战场,中国人民再次遭受无妄之灾。弱国无外交,面对列强的欺辱, 当时的袁世凯北洋政府只能如清政府一般划出交战区域,让这些强盗互殴,最终日本抢占青岛,中国再次痛失国土。国强才有底气,才能制止侵略,强盗才不敢嚣张跋扈。我们来看日本是如何厚颜无耻掠夺我青岛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协约国和同盟国为主的两大集团在欧洲首先打了起来,英、法、俄、美、日等国对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开战。日本早就对青岛觊觎已久,此时英国拉拢支持日本对付德国,趁德国将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战场上,日本借口维护东亚和平,于1914年8月15日,对德发最后通碟,要求德国撤出,将胶州湾租借地交给日本,为了掩盖其不可告人目的,还假惺惺地说日后将青岛归还中国。
德国当然也不会乖乖听日本的,强硬拒绝。自从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吞了青岛,青岛就成了它的殖民地,自然不会轻易吐出来,直接拒绝了日本。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国宣战,一场强盗之间的火并再次降临在中国大地上,青岛百姓无端遭受战火的蹂躏。
眼前的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1904年到1905年,日俄争夺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战争,就在中国东北上演,中国的土地自己做不了主,任人宰割还不算,清政府还得保持中立。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成日俄双方的战场,中国几十万人流离失所,大量百姓惨死在日俄的炮火下,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如今这一幕又要重演吗,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是如何处置的,战前采取了什么方法应对了吗?
对于日本的企图,袁世凯是洞若观火的,日德开战之前,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也想趁德国陷入欧战之机,内部谈论过收回青岛事宜。梁士诒主张通过外交和军事逼迫手段让德国交还青岛,令日本措手不及,而北洋政府内部的亲德派则反对对德开战,这个方案只好放弃。
此时的德国也知道胶州湾已很难固守,跟北洋政府磋商,可以把青岛还给中国,不过要收取一笔巨大费用。此时袁世凯很清楚,德国人是想要一大笔好处费急于跑路,而日本虎视眈眈对青岛的威胁越来越大,到德国撑不住时,只需少量费用就可收回青岛。
然而事情的发展比袁世凯想得更加复杂,德国虽然最后提出无条件归还青岛,但势在必得的日本却威胁袁世凯,指令其驻华公使小幡酉吉照会中国外交部:“中国议收回胶州湾,此事不向英日咨(询),直接与德磋商,必生出重大危险”。
驻华公使言论极为无耻,中国的领土收回还要跟你商量,滑天下之大稽!日本对德最后通碟事前可没有同中国商量,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第一,立即撤退日本及中国海上之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第二,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地交付于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交还中国,限期23日正午前答复。”日本对外部声明:“此举系为履行(英日同盟条约》,维持东亚和平起见,不占中国的土地。”这话听起来好像日本还要主持正义,其实用心险恶无比!
袁世凯对此看得很清楚,面对日本磨刀霍霍和无端威胁,袁世凯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此事,外交部参事顾维钧表示,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完全有理由抗击日本侵略。可面对日本的军事优势,陆军总长段祺瑞却犯了难,段说武器弹药不足,军队只能维持48个小时的作战,之后作战将十分困难。
段祺瑞所说也是实情,北洋军虽然有自己的兵工厂,但是制造出的武器粗糙落后,数量和质量都不行,兵员素质也无法与日本抗衡。而抗战的勇气和信心,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意志,是北洋政府聚拢不起来的,更不要说袁世凯一心称帝还要取得日本的支持。
最终内部讨论的结果,就是无力与日本作战,只好保持中立,划出行动区域让日德交战,即莱州、龙口和接近胶州的地方为战区,并与日本约定,以潍县车站以东为界,日兵不得越界而西。于是日俄战争丧权辱国的一幕又要在青岛上演。
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不想将苦心经营十七年的青岛白送给日本,命令驻胶澳总督麦尔·瓦德克:“务必保卫青岛要塞,战斗到最后一人!”德军布置了四道防线,依托海岸炮台摆出一副顽强固守的姿态,战争的阴霾却笼罩着青岛,受苦的是中国老百姓。
德军挖战壕
1914年9月2日,神尾光臣指挥的日军和巴纳德斯顿准将指挥的英军组成联军开始行动,日军的进攻路线暴露出他的野心。
9月2日, 日军一路本来直接在青岛就能登陆,他偏偏跑到离青岛很远的山东龙口登陆,逼迫北洋政府将把整个胶东半岛划为日军行动区域,长驱南下通过平度、即墨、胶州,占领潍县车站和山东省会济南火车站,控制胶济铁路全线和铁路附近的矿产,借机要控制整个山东。
日军龙口登陆准备进攻青岛
9月18日,第二路日军在崂山仰口湾登陆。 9月23日,英军两个大队1682人在巴纳德斯顿准将指挥下,也在仰口湾登陆。日英联军集结后向青岛外围发动进攻,逐步占领了孤山、楼山、罗圈涧等外围的德军阵地。
日军指挥官神尾光臣和英军指挥官巴纳德斯顿少将
10月31日向青岛德军发起总攻,德军总兵力不足5000人,无法抵抗日英联军的攻击,全线溃败。11月11日上午10时,日军入城侵占青岛,对青岛实行军管,20万青岛人民开始遭受日本的殖民统治。
战争期间,据统计,青岛居民受害者1548户,中弹身亡40余人,财产损失1900余万元,仅李村区在外避难者达 12100人,战斗最激烈的台东镇一带房屋几乎全部毁于战火。
日军入城式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青岛后,首先就是经济上的掠夺,未经中国允许悍然宣布对日本本土开放青岛。日本人蜂拥进入青岛,大肆掠夺财富,战争逃离在外的中国人的房屋、财产,工厂眨眼都成了日本人的。
日本加紧对青岛及山东的资源掠夺和资本输出。扶持日人资本,利用各种特权垄断多种行业,大肆掠夺青岛和山东其他地方的农副产品和矿产、棉花等工业原料,严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青岛人民的生命安全毫无保障,中国人一切活动均需经日本人设立的青岛军政署、李村军政署批准才能进行,日本宪兵和警察可以随意逮捕、关押、审讯、残杀中国居民,整个青岛被日本的黑暗势力所控制。
在日、德青岛之战结束后,按照之前日本的说法是归还中国,当北洋政府要求日本归还青岛后,日本人却不认账了。
日本军部报纸《国民新闻》大言不惭地说:最后通碟上关于归还胶州的诺言“已因德人拒绝而无效”,“胶州可视为战利品,毋庸归还中国”。日本外相加藤狡辩:“日本同英、美和中国都没有订过必须归还胶州的协议,”加藤此话完全是一副无理无耻的无赖面孔。
日德战争结束后,北洋政府决定派员重新组织青岛海关。却横遭日本拒绝,强夺青岛税关,毫无商量余地,北洋政府抗议无效,只得采取了不予承认态度。
日本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山东绅民发起组织了“东亚和平维持会”,并推举代表张介礼、安鹏东赴京上书请愿,要求袁政府“与日本严重交涉,保国安民”,参政院也对山东的前途问题向政府提出了质询。国人对日本侵略占领青岛的罪恶行径群情激昂,袁世凯北洋政府多次与日方磋商无效,袁不得不于1915年1月7日正式照会英、日两国公使,声明取消行军区域,要求占据胶济铁路沿线及龙口、青岛间的日军撤退至胶州租借地范围之内。
二十一条签订时的中日代表
16日,袁政府再次照会日本,据理力辩,不想日本却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说北洋政府实属“非友谊之行动,有辱帝国之尊严”,日本“国家受辱”等,更加变本加厉地加紧侵吞中国的行动,日本驻华公使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递交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日围绕“二十一条”展开激烈交涉,撤军问题也不了了之。
其实在袁政府声明废止行军区域之前,日本内阁就已经完成“二十一条”的各项准备,袁世凯要求其撤军,日本遂找借口胁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昭然若揭。
日本所谓的“二十一条”,其中就胁迫中国将青岛、胶济铁路及山东采矿权转让给日本。袁世凯政府与日方谈判20多次,袁世凯政府采取各种办法拖延时间并向社会各界透漏日本之无理要求,希望能得到所谓国际社会的干涉,并唤起国内民众舆论讨伐日本,随着国内民众反对《二十一条》的呼声日渐高涨,1915年4月26日,最终日本政府不得不删除了对中国危害最深的第五号要求。
袁世凯认为日本已收回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各条款,已非亡国条件,为避免开战,所以接受日本条件。
他说:“……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后通牒已将第五条撤回,凡侵主权及自居优越各条亦尽力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归还中国。……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无奈之下,袁世凯政府于1915年5月9日回应了日方的最后通牒,并且把5月9日定为中国国耻日,史称五九国耻。此后,双方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关于青岛和山东权利问题,约定若德国同意转让,中国也同意。
巴黎和会上丑陋的列强
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本应该是收回故土,却遭无理对待,列强将青岛和山东权利转让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直到1922年,日本在各方压力下才不得不将青岛交还,但日本人仍然在青岛享受各种特权,经济上,日本的罪恶之手仍然控制着青岛工商各界;军事上,日军虽然撤退了,但日本人在青岛各地分设了9处日警分驻所,日本人作恶犯罪,中国警察却不敢管。
青岛被日本侵略占领事件,凸显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从1840年~1945年,中国不断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掠夺,国力日益衰弱,加上政治腐败,令袁世凯这一代枭雄也无力回天。遥想清末袁世凯在朝鲜期间,袁世凯意气风发,率军攻入朝鲜王宫,击败日本支持的朝鲜政变势力,救出韩国国王威风一时,但最终也尝到因国力衰弱被日本排挤出朝鲜的无奈。国富民强二者缺一不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凭着我们中国人的执着和坚韧,顽强拼搏,扫除强国路上的一切障碍,这一天终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