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育”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世界名校长和教授的认识,启人深思。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01
了解世界
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哈佛女校长: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每年她都要带孩子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她说:“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我成长。”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这位哈佛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02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他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发挥个人潜质,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正如《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教育令他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
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约翰·亨利·纽曼
03
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
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2005年,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04
教育能让你获得幸福
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泰勒·本·沙哈尔
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象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记录生活。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充分休息和运动。
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就像小说家华莱士在演讲中说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世界顶尖大学掌门与教授们一致揭示了人类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不是教人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独立思考,激发自我觉知,拥有信念、自由,打牢终身学习的基础,有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哈佛、耶鲁等名校倡导的通识教育,正是看似“无用的”和“没有学到知识”的教育,却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人才趋之而辈出,因此也成为当前世界大学的典范。中国的大学名校也在引进和推广通识教育模式,然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识思想没有被启蒙,大学也难通识。
小编注:基础教育才是通识教育的黄金时期。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