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广州知识城打造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消息,2019年10月15日,2019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期间,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与新加坡凯德集团、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之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合作协议》。据了解,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大道以北、九龙大道以东和穗莞深城际铁路西侧,将以中新国际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园区为定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智慧城市、金融服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新双方产城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标杆园区。未来5-10年内,示范区预计将引入投资5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金融服务、科教服务与数字创意产业及总部经济。
2·河北沧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有了“航天引擎”
据环球时报消息,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等支持下,沧州开发区管委会携手中国宇航学会等机构,探索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路径,共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将充分发挥学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根据京津冀三地发布的《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河北沧州经济开发区是“京津冀现代制造业承接平台”之一。沧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万义说,作为2018京津冀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河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签约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等落地,将通过培育航空航天新引擎,加速把沧州开发区打造成一流千亿级现代产业基地。开发区内还有总投资11.8亿元的管道科技产业园,主要建设管道产品转化基地、管道企业孵化器等;汽车配件产业园是支撑开发区现代汽车产业基地的主要产业园区;创业创新产业园包括国家级创业中心、小微创业园等多个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日益完善;新型材料产业园有铝基铜基新型材料等一批项目等。“这些产业园和项目,不但为打造千亿级开发区蓄能启航,也将为航天技术和成果转化提供生产基地和研发、配套的基础,共同把沧州开发区打造成航天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基地。”贾惠利说。据统计,2018年,沧州开发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279.12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入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全部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3%;进出口总额完成13850万美元,同比增长42.35%等。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据宿迁网消息,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创新创造、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近年来,作为宿迁市工业主战场,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引领下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下,宿迁经开区先试先行、敢闯敢干,使今天的宿迁经开区变为一座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2018年5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宿迁经开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单晶、多晶等高效光伏组件及光伏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天合光能在一期项目基础上对宿投资再加码,实施建设二期、三期项目,投资总额超百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三期项目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投产,可实现年开票销售245亿元,税收超10亿元。宿迁经开区一手抓现有企业改造提升,一手抓载体平台建设。在企业改造提升中,宿迁经开区以“511”工程为抓手,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形式,实现“挂大靠强”“靓女先嫁”;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技术改造,积极引入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品牌、大集团合作,让更多优秀本土企业获得不断成长的机会。近年来,宿迁经开区紧紧把握民生“脉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百姓呼声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民生重点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陕西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据新华社消息,以人为本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以绿色生态为基底破解“大城市病”,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内核驱动城市发展……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不断开拓创新,在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产城一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惠民、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多赢”局面,在关中平原上筑起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大小水系45条,打造湖泊、湿地23处,5000亩的大西安中央公园加速建设……西咸新区以打造现代田园都市为目标,绿色、生态、低碳作为发展之基,通过增绿扩绿、“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气质”。2019年3月,总投资400亿元的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西咸新区开工建设。宝能新能源汽车西安基地负责人李永鸿说,项目已经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并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一期建成后将达到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西咸新区在“产城一体”的探索道路上步伐稳健。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约5000亩的“中国西部创新港”工地,教学科研板块正在加紧施工,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学楼已全部封顶。“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创新港,将吸引超过5万名高素质人才,成为集科研、教育、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学镇。”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说。
3·桂林国家高新区开启“创业高新区·聚梦互联网”
据中新网广西消息,2019年10月15日,桂林国家高新区在桂林旅游学院拉开了“创业高新区?聚梦互联网——高新区(企业)走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序幕。作为桂林国家高新区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基地”,开启高新区进校园的第一站。该活动由桂林国家高新区和桂林旅游学院联合举办,以“互联网新浪潮中的新生态”为主题,通过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高新区企业面对面互动,加深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了解。桂林高新区围绕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实际需求,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并引育了一批复盖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慧工业创新生态的优秀企业。与此同时,桂林高新区以此为契机,打造辖区互联网产业升级新起点。努力搭建技术研究平台,扩大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空间,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今后,桂林高新区将定期举办此类校企互助活动,加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的力度。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日照高新区:抓项目 谋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据日照广播电视台消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日照高新区把创新和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一心一意抓项目、抓招引、抓落地、抓投产,依托各类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高新区海声尼克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硅麦芯片、IPM芯片、SOP8芯片三种集成电路芯片正在按照客户订单加紧生产,其中,IPM芯片作为变频类电器中的核心控制芯片,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而在此之前全部依赖国外进口。园区要发展,项目招引是重中之重。2019年1-8月份,高新区共洽谈推进项目327个,计划总投资1948.7亿元;新签约注册项目97个,计划总投资244.2亿元,其中新招引过亿元项目37个,同比增长94.7%;到位资金21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个、院士工作站11个、公共技术平台7个,同时,采用“人才+项目”的方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5个、人才314名。围绕做强“项目、创新”两大引擎,日照高新区加速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双招双引样板区、产城融合新城区“四张名片”。
2·山东省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 产量是传统大棚的20倍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亚洲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智慧农业大棚园区—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于2019年9月26日投入使用,分别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4个国家引进的51万株番茄种子已定植完成,本次定植的番茄预计在11月中旬上市。2019年10月16日,记者在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看到,一排排番茄幼苗被栽种在椰糠中,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滴箭设备为幼苗输送养分。经过近一个月的生长,西红柿植株已经开始吊蔓,有的甚至结出了青色的果实。据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杨帅介绍,作为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智慧农业大棚可谓科技感十足,新技术、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农业耕种方式。山东省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杨帅介绍,我们的温室采用了荷兰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全球领先水平。我们通过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对温室内的开窗系统,还有幕帘系统、加热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温室玻璃采用的是超白压延散射玻璃,透光率在91.5%,这样确保了植株的每一片叶子都能够均匀的受光。在种植方面,智慧农业大棚采用了最先进的“无土栽培”种植方式,在温室内使用悬挂式种植槽,采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给作物施肥时不与地表土壤接触,这样不仅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除此之外,该园区还采取室内熊蜂授粉、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治理病虫害,基本实现零农药。山东省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杨帅介绍,与传统的农业大棚相比,产量是传统农业大棚的20倍,我们的产品价格平均是传统农业大棚的5倍,单位面积的产值是传统农业大棚的50倍左右。据了解,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占地805亩,共建设4个大棚,是目前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智慧农业大棚园区。下一步,该园区将依托智慧农业,引进农业新材料、人工智能和冷链物流,建设全国智慧农业集散中心。
3·广东省中山市(板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 亿元项目将达10个
据中山市人民政府消息,2019年10月16日上午,由深圳市光学光源行业龙头企业深圳市灿明科技有限公司投2.4亿元兴建的全资子公司广东赛凌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山市(板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动工开建。这是2019年以来新落户该园区的第5个企业项目破土动工建设,随着下半年该园区迎来项目动工建设新高潮,预计2019年该园区破土动工的亿元以上企业项目将达10个。2019年以来,中山市(板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招商引资又获新成果,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落户项目23个,涉及投资总额94.9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54亿元,达产税收9.79亿元。2019年至今已有香港连达、蜀丰科技、邦威设备、铭板精密、广东赛凌科技等几个工业项目和园区路网EPC工程陆续动工兴建,预计2019年园区内动工的亿元以上项目达10个;韩国NPK项目和铭板精密项目将分别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春节前投产,加上河东片区动工建设的金马游艺二期、生波尔镀膜设备、安捷芯5G通讯芯片等4个项目,2019年板芙镇将新增亿元以上的动工项目14个,动工建设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