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P发布2019调脂治疗专家建议,提出“超高危”新概念|指南共识

2020-02-18   医脉通心内频道

近年来,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有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发表,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联合多个学会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

专家建议提出了“超高危人群”这一重要的新概念,推荐LDL-C为调脂治疗主要靶标,非-HDL-C为调脂治疗次要靶标,并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

调脂治疗干预靶点:LDL-C为主,非-HDL-C为次

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的蓄积可诱发复杂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

推荐LDL-C为调脂治疗主要靶标,非-HDL-C为调脂治疗次要靶标。在保证L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非-HDL-C控制于目标值范围“尤其TG水平在2.3~5.6 mmol/L(200~500 mg/dl)时”。

若TG水平严重升高≥5.6 mmol/L(500 mg/dl)时,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首选降低TG药物。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超高危”和“极高危”

专家建议对极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进行进一步危险分层,划分出能够从更加强化的降胆固醇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提出了“超高危”的概念,代表原“极高危”患者中心血管事件风险特别高的部分人群。一般认为,在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的基础上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仍超过30%的ASCVD患者可列为"超高危"人群。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分层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28 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性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周动脉疾病(PAD)或血管重建术后等。

调脂治疗:目标值和治疗方案

表2 不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者调脂治疗目标值

注: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图1 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案

血脂水平,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对采取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服用调脂药物者,需更严密血脂监测。首次服用调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参数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及时调整调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每当调整调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4~6周内复查。

文献索引: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等.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1):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