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汤清修:为什么要进行单元设计?

2019-08-20   现代课程网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汤清修老师汤清修老师在《“新教学”教师研修实践活动第一期(温州站)——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例展示与交流活动》上的报告。她的报告结合高中物理学科课堂实例,从单元设计背景、规划单元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挑战性任务、重建单元评价等方面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解读,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高中物理学科“新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标、实施新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汤清修老师

一、为什么要进行单元设计?

1.课改的需求——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进入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获取方式、生活方式、经济运作模式以及职业领域等都发生了剧烈转变。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让现在的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应对挑战,各国纷纷围绕个体面向21 世纪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亦不例外地启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4年,在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标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工程正式启动。这次高中课程修订特别关注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落实,聚焦各学科课程本质,充分挖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价值。

2018年1月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高中物理课程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以上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学科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针对核心素养的特征:综合性、可迁移性、高阶性、情境性等,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其中有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说“单元设计的作用——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崔允漷教授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强调教学设计也必须由课时转向单元。

2.教学的现状——课时设计占主导+聚焦“三课”的教研+作业与考试功能混淆

a、课时设计占主导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主要按照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课时。因此每个课时之间的联系往往不被重视,这就导致教学目标大多情况下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则需要在长期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达成,在一节课中很难体现其落实,往往容易被忽视。

另一方面,物理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等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有的课时教学设计将这些联系不断削弱,逐渐形成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学生很难通过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更不能奢望其发展进行科学推理、参与科学探究、就科学问题进行论证的等能力。

b、聚焦“三课”的教研

PISA考试使上海的基础教育被国际认可,许多国外的教育同行都到上海来,他们发现我们的教研制度可能是上海PISA成绩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英国引进了上海的小学数学教材,还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上海的数学老师在英国不仅用上海的教材教英国的学生,还把上海的教研也带进了英国。现在英国的一些市教育局也设定了相当于我们区教研员的角色,这个职位的老师可以去该地区的各个学校听课,甚至自己跑到学校上示范课。

上海聚焦“三课”(即磨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是很强的,也深受老师欢迎,有助于快速获得直接、具体的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习惯了“课时设计思维”,忽视对单元的结构化分析,如: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的活动结构、课后的作业结构等,常常出现课时设计精益求精,却始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重要的是对单元整体学习价值(尤其是培育核心素养)的缺失。

由此可见,从“基于标准的单元设计”作为切入点,聚焦单元结构分析,挖掘单元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切中要害,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c、作业与考试功能混淆

在课程与教学调研时,发现许多学校喜欢搞校本练习,他们认为教材练习量不够,买来的练习册有可能不符合本校学生学情,于是针对本校的学生设计了校本练习大量出现。仔细审视这些学校的校本学案,发现许多校本学案相当于学案加练习,内容特别多,整体感觉作业练习与考试评价不分,考什么就练什么。

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有知识的覆盖面等要求,所以考试时会有一定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保证考试覆盖率达到规定范围。甚至于有的初中考试,为了避免学生考试时出现答题混乱、批改困难,出现了选择填空题,结果在相应的作业中大量出现这样的题,老师批改时就是对和错的评价,作业的复习和诊断功能都不能达成,更谈不上素养的提升。

现在许多学校一天一套练习,其中很多是重复训练,老师还不满意,说自己已经讲过很多遍,学生依然做错,其实学生更不满意,也不感兴趣。这样的学习有用吗?我曾就此跟一位大学老师交流,他对我讲:“现在的大学生很奇怪,就是一模一样的题,只要将有明确已知求解的物理题目改成解决一个真实情境问题,学生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可见这种长期脱离实际的考试,使我们的作业、评价等都走上应考这条路。

3. 拟解决的问题——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结构化教学、促进教评一致性、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未完待续)

可点击放大图片观看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物理学科”编委会

  • 顾问:张民生 朱慕菊
  • 主任:崔允漷 陆志平
  • 副主任:杨向东 张铁道 刘红云 杨晓哲
  • 主编:徐淀芳
  • 副主编:汤清修
  • 核心组成员:袁芳 于丰 周世平 黄瑞花 周晓东
  • 编写人员:梅云霞 方侃侃 柳毅 张艳 陈盛 任莲映 周晓松 徐周民 洪朝晖 杨国强 叶萍 江帆 姬宏斌 宋晓瑜 顾佩美 寿立红

物理学习指南(必修二)样张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