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期:保护孩子~家长须知

2020-02-24   306医院医学科普


田莉,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儿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儿童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严峻的形势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来势汹汹的冠状病毒,家长需要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为儿童筑起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家长按照什么方法做,才能保护孩子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呢?

1.主动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无论家长或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到医院、超市、游乐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合适口罩,人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对于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婴儿或新生儿,家长应主动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应该用手肘遮挡自己的口鼻,用过的纸巾扔进指定或封闭的垃圾箱内,家长外出归来需要先洗手、洗脸、更换衣服后再与孩子接触。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不与孩子共用餐具,更不咀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从室外进门后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立即洗手、洗脸,彻底清洁后再接触孩子。

2.正确选择消毒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温度56℃保持 30 分钟可杀灭病毒。含有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建议家长们采购并规范使用含有上述成分的消毒剂。家庭清洁消毒可使用75% 乙醇消毒液,每日至少擦拭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一次,包括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能耐高温的孩子玩具或学习、生活用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用开水煮沸15分钟消毒;不能耐高温的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可以用84消毒液,按正确方法(84消毒液10ml+990ml水)进行配置后,每天拖地1次。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确诊的家长使用过的物品或居住过的房间,消毒时则应该将84消毒液的浓度提高到4-10倍,即将84消毒液的原液由10ml增加到40~100ml加入到960~900ml中。

3.规范洗手、开窗通风

勤洗手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督促孩子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饭前便后、触碰过公共物品、外出归来都要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科学7步法洗手至少30秒。目前大多数家庭都在居家修养或者隔离,建议家长们注意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室温适合的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有条件的,可定时开启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等。

4. 饮食作息合理,适当运动

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合理膳食,拒绝暴饮暴食,保证优质蛋白质、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多饮白开水。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合理作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5.警惕异常信号,及时咨询就诊

儿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有武汉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时,请家长第一时间带儿童到定点医院或儿科发热门诊就诊。

6.孩子发热怎么办?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旦发现儿童发烧,可以在家中先行处理。

一是先测体温。腋下测体温大于或等于37.3℃为发热,只要出现发热,就可以开始物理降温,当体温大于等于38.5℃时,可让儿童服用退热药对症处理。

二是物理降温很重要。不捂衣服不捂被,搓手搓脚四肢暖,多喝温水多排尿,监测体温看状况。

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网络咨询服务,家长可以选择各大医院提供的医生网上咨询,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家长不要恐慌。我们一起努力,按照以上方法,科学防护,让儿童远离冠状病毒,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