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光公主,无常力最大,持着感恩的心

2020-06-01   善知

原标题:佛教故事:善光公主,无常力最大,持着感恩的心

善光公主

当年波斯匿王有一个女儿,名叫善光,聪明伶俐,相貌端庄,父母很疼爱她,宫内的人也对她很恭敬。他父亲波斯匿王对女儿说:“你是因为父王我的缘故, 所以才会受到宫内人的尊敬。”善光公主回答道:“这是因为我自己的业力,和父母没有关系的。”波斯匿王问了三次,善光公主全都是做同样的回答。

于是波斯匿王就很生气地说:“那现在就看看你究竟是有这个业力还是没这个业力。”然后波斯匿王就吩咐左右侍从,从城里找一个最下等贫穷的人来。不多久,下人回报说已经找到了,并且带来参见大王。波斯匿王就把女儿善光嫁给了那个穷人,并对女儿善光说:“如果你真是因为你自己的业力,不需要借助我的势力,那就走着瞧吧,以后的事情就能验证出你说的对不对。”善光依然答复说“我有我自己的业力”,然后就和那个穷人互相依扶着出门而去。

善光公主问他的丈夫:“你还有父母么?”穷人回答说:“我父亲以前是舍卫城里面最富贵的,不过如今父母全都已经过世了,没有依怙,所以穷苦潦倒。”善光问道:“那你还记得你以前的宅院的位置吗?”其夫回答说:“地方还记得,但宅院都已经坍塌毁坏了,只有空地。”

于是善光就和丈夫一起到老宅去,在破旧的宅院周围查看,在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地面突然自己塌陷,显露出地里面以前埋葬的宝藏。善光就拿出珍宝,雇人新修宅院,不到一个月时间,宫殿宅院等就建好了。也有很多的侍从婢女。此时。波斯匿王也想念他的女儿善光,不知道地如今生活的怎么样了。有人回答说:“她现在的宫殿宅院和钱财不比大王少。”波斯匿王不由得感慨道:“佛陀说的果然真实不虚,自作善恶,自受果报。”

善光公主让丈夫到宫中迎请其父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接受了邀请,见到善光公主家里也是华丽庄严,比王宫还要好。波斯匿王见到这种场景,感叹以前未曾见过,说道:“这个女儿知道她自己说的没错,所以一直回答我说自作此业,自受果报。”波斯匿王就去问佛陀,这个女儿以前做过什么福德,能够生在王宫之家,身有光明,佛陀回答说:“在九十一劫之前,有一佛号毗婆尸,那个时候有个大王名叫做‘盘头’,他有一个王后。毗婆尸佛入涅后,盘头王造了一个七宝塔来供奉毗婆尸佛的舍利。他的这个王后,用带有如意宝珠的天冠戴在毗婆尸佛像头上,光明照世,并发愿说: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贵荣华,不要落入三恶道和八难当中。”

那时,这个王后就是如今的善光。在迦叶佛的时候。一个妇人要用好的食物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弟子。她的丈夫当时要阻止她。她劝丈夫说道:“你不要阻拦我。请让我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使他们食物充足。”丈夫听从了她的话,让她供养完毕。那时她的丈夫,就是今日她的丈夫。那个时候的那个妇人就是今日的善光。当初她丈夫由于阻拦她供养,所以经常贫穷。但由于后来听从了妇人的话,所以娶得那个好人也就是善光,才可以得到大富贵。失去这个妇人之后,还是会贫贱。善恶业报,丝毫不会差。王听到佛所说的话受益匪浅,不再自大傲慢,深信并了解因果关系,欢喜而去。

 无常力最大

过去,有一个村落的长者们,听说佛陀要到村落来,立刻征召年轻力士整顿道路,村内的壮士竞相参与,人数共计五百名。整治中,发现道路中央横着一块大石头,任凭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无法搬动。

这时,正巧佛陀路过,询问原因之后便说道:“我来帮你们把石头移开。”只见佛陀轻轻一提,便举起石头抛向空中,“咻!”地一声,瞬间就不见石头踪影。

这些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脱力,还有没有更大的力量呢?”

佛陀回答:“还有福德力。佛陀因为修行圆满的福德力,才能于菩提树下,降伏魔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五百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力量?”

佛陀说:“还有智慧力。智慧圆满,才能断尽无始劫来积习的烦恼。”

五百位力士又问:“除了智慧力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就讲:“还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旧无智、贡高的六师外道。”

五百力士接着又问:“除了神通力,还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回答:“虽然有父母力、禅定力、解脱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力量,谁也逃不过,就是无常力。”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这么一个偈子:“禅定与解脱,福德智慧力,如斯诸力等,无常力最大。”

佛陀告诉五百力士:“当知如来之身虽如金山般地坚固,最后还是归于无常。有智慧的人,应当追求无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今日世人的寿命渐渐减短,色力薄劣。其实这颗大石,只是过去的人平常抛掷戏弄的石头而已,你们可以看看石头的两旁,还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迹。”一旁专注谛听的五百力士,个个惊讶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内心的骄慢。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继续为他们开示四谛法门,五百力士无始以来积习的错误知见,就此摧破,证得了初果罗汉。

持着感恩的心

佛陀在舍卫国时,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年纪才二十出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连医学也很精深,但是,学得愈多他愈觉得不足,因此并不快乐,他发愿要把天下各种技艺都学会。

这位年轻人就到处去拜师参学,他什么都学,从穿衣开始学,乃至成为一位很好的裁缝师;饮食方面,他也成为很好的厨师,还有其他的技艺,别人不会的他也都会了,但是他仍然不知足、不快乐。

于是他又立志要游学于天下,去探究百工技艺。因此,他离开舍卫国到处去参学。

他看到有人在做弓箭,虽然看来很简单,但制作的人手艺非常精巧优美,三两下就能把它弯成一把弓,而且每一支成品的尺寸大小都一样,他看了觉得这样的手艺自己也应该学会,有朝一日若有人来侵犯,自己也好有个防备。

他很用心地学,没多久不但学得很精巧,而且手艺与师傅一样精美,于是就离开该处。

接着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一块木材可以雕上栩栩如生的龙凤,他觉得这也是很好的手艺,于是又潜心学习,过了一段时日,他已学会一手雕刻的好手艺。

学成之后他又离开了,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觉得自己陆上的谋生技能,大都已经学会了,因此,他又拜师学造船,过了一段时间,造船的技术也学会了,前前后后总共游历了十六个国家,饱学了各项技艺。

回到舍卫国后,他生起贡高我慢之心,自认天下的百工技艺他已无所不能,所以他就贴出告示邀人来比赛,想借此展现专长。

佛陀知道了就来到这位年轻人的住处,年轻人远远看到佛陀和几位弟子到来,心里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看过各式各样的人,连国王也见过了,可是从来不曾见过如此庄严法相的人,尤其是服装和圆顶的样子,心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他很好奇地走向佛陀,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内心很自然就被摄住了,不由自主地合掌走向佛陀并问:

“请问您从何处来?不知您是什么身份?从事何种行业?”

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业自然兴盛;靠林区的地方,雕刻业繁荣;近海之地,则造船业兴旺。而我所从事的是,调心、调身的工艺。”

年轻人听了更觉得稀奇,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他样样都会,却不曾听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要从何调起呢?他请问佛陀:“调心、调身有几种方法呢?”

佛陀说:“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谛或者是四禅、三解脱,这些都是调心调身的功夫。”

年轻人听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么?四谛六度又是什么?何谓四禅三解脱?他样样很好奇。

佛陀就很慈祥地说:“天下的米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一定要互相帮助,时时抱着感恩、回馈众生之心;若能时时感恩众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够具足五戒十善,然后深入四谛的道理,力行菩萨六度,广结善缘,发挥佛菩萨大慈大悲的心,利益众生。”

年轻人听了,心境豁然明朗清净,那种境界真美,于是向佛陀请求皈依、出家。

这位弟子很精进,没多久就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说道,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天地万物,若能如此,每一个人的心时时都是好心,时时都是欢喜心,面对外境的一切都变化,都能进退得宜,而想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