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家族: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传奇之人,必有其渊

2019-08-20   江晓英

公元前 202 年,汉高帝刘邦改秦三川郡置河南郡,将治所置于洛阳。随后,刘邦又从齐郡分置平原郡,治所于青州。到了东汉永建四年(129 年),汉顺帝

刘保又分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设吴郡,治所于吴县(今苏州)。

在辽阔富饶的三郡大地,陆氏家族如同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或攀沿,或匍匐,或竞生,与地球的自转一样,锲而不舍地繁衍生息,在历史的高山、平原或罅隙里,蓬勃着旺盛的生命……

他们,穿越残酷战争的血与火,躲过朝代更迭的劫难,在大江南北的一次次迁徙中,又像是三郡天穹之间,流动着的一条浩瀚无际的星河,闪烁着一个一个虎啸龙吟、感天动地的家族神话。

陆氏始祖是谁?他们从何而来?何以播迁三郡?何以成为世代望族?

这得从陆氏始祖受姓之源说起。

陆氏出自妫姓,妫姓出自上古后裔舜帝封地。传说,帝尧时的祝融(火神)吴回生了个儿子,赐名为陆终,即是黄帝的七世孙。

后来,陆终一家渡过黄河,辗转迁徙到山东的汶上县(东平陆县)一带生活,后又有一支陆氏后裔北迁到陆乡(平原郡般县陆乡),从此以陆为姓,世代繁衍。

到了战国时代,田完的裔孙、齐国国君齐宣王,娶了无盐女钟离春为王后,生下一个儿子名叫田通,田通受封于陆终的故地——平原陆乡,因此以陆为氏,史称平原陆氏始祖,算是平原郡陆氏一世。

作为齐宣王的儿子,陆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算是正宗的“官二代”,可以说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陆通偏偏不喜欢富贵骄淫的生活,他甘于淡泊,不念仕途,视名利如浮云,一生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乐于山水之间。

陆通生了儿子陆发,可能是看惯了山水,不喜欢寂寞,从小就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三十而立就被齐泯王拜为上卿,仕途顺畅,在官场上游刃有余,后来被封为陆侯,死后还得了谥号“恭侯”。

成功的男人,背后的女人一定也有来头。这陆发的妻子蔺氏夫人可不简单,她是蔺相如的女儿。蔺相如是何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主人公,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一个是上卿的儿子,一个是外交家的女儿,生了两个了不起的儿子,陆万和陆皋。

陆万从武,很快成了齐国的上将军,秦灭东周时,陆万率师勤王,血洒沙场。

陆皋从文,齐襄王时拜为上卿,娶了魏国著名政治家信陵君魏无忌的长女,秦朝灭齐后,齐王建被虏,陆皋痛哭于太庙,自刎殉国。

一文一武两兄弟,皆为齐国肝脑涂地,视死如归,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的陆氏忠臣。

陆皋的孙子陆贾是个大人物。他继承了祖上遗风,忠心耿耿,能言善辩,年轻时追随汉高祖刘邦风里来、雨里去,打下了天下,定都长安。

后来,陆贾作为刘邦信任的幕僚,与萧何、张良、陈平等一起辅佐刘邦治理天下,完成了南方疆域的统一。他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外交家,官拜太中大夫,成为汉朝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而今,在陕西永寿县,陆贾的墓地仍在,墓碑上刻着“汉太中大夫陆贾墓”。

由此,始祖陆通繁衍的平原郡陆氏,已成为陆氏的先祖世系——陆乡侯世系,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迎风斩浪,逐着雪一样的浪花向前奔腾,奔向中原,奔向江南……滚滚江水,汇江纳川,即将在中国的版图上冲开一条新的河流。

这条新的河流的名字就是“吴郡陆氏”。

汉高祖刘邦对一同打天下、治天下的陆贾也格外赏识和优厚,先是将其长子陆烈提拔为谏议大夫,不久又将陆烈放到地方去主政一方,到“江东第一都会”担任吴县县令。

陆烈没有辜负高祖和父亲的期望,他离别都城,跨过黄河、长江,来到美丽富庶的姑苏大地。

陆烈在吴县为官清明,爱民如子,惠德巍峨,政声仰止,他一生辗转多地,鞠躬尽瘁,最后死于豫章(今江西)都尉任上。

陆烈去世的消息传到姑苏大地,吴县的家人、亲戚和老百姓无不哀痛流泪,于是组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悼念团,一道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西,硬是将这位老县令的灵柩运回吴县,把他葬在虎丘山麓的胥屏亭,让他永远栖息在吴郡这方富饶宁静的大地上。

从此,陆烈后代落地生根,定居吴郡,繁衍生息。这也标志着陆氏从此由“平原之陆”向“吴郡之陆”过渡,开启了恢宏的陆氏吴郡世系,陆烈即是吴郡陆氏的始迁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战不息,社会动荡不安。唯独江南地区休养生息,相对稳定,北方中原士族开始大量南迁,陆氏宗室也顺应时代,衣冠南流,一批一批迁徙到以姑苏为中心的“三吴”大地,种下了一片陆氏森林,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吴郡陆氏得天时地利,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终成为名声赫赫的“江东望族”。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 :“朱张顾陆,吴中四姓,而陆氏尤盛,自三国至南北朝代有闻人,《新唐书列传》《唐书·宰相世系》所载名位著闻者不下数十人,皆一族也,呜呼!可谓盛矣。”

正是如此,吴郡陆氏,世系绵绵,可谓盛矣。陆氏 22 世陆逊将军,便是吴郡陆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陆逊出生于吴郡华亭,身长八尺,面如美玉,黄武元年(222 年),刘备率大军攻打吴国,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两军在彝陵、秭归一带兵锋相见,相持半年之久,不分胜负。

后来,智勇双全的陆逊抢占时机,趁蜀军身体疲惫,斗志松懈之际,巧用火攻,封锁江面,而后全线出击,一举击破蜀军 40 余营,刘备遭到惨败,连夜退至白帝城,从此一病不起,托孤诸葛亮,惭恚身亡。

公元 228 年,魏军大举进攻吴国,陆逊以朱桓、全琮为左右,北御曹魏,领军决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一举击溃魏国十万兵马,获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打出了吴国的气势和威风。

这些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讲得绘声绘色,神采飞扬。

孙策将军很是器重陆逊,他还把与美女大乔所生之女嫁给他,可谓是英雄配美女。

后来,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官至吴国丞相还娶了孙策,陆逊文韬武略,戎马一生忠诚垦至,忧国忘身,他还以身为范,影响其弟陆瑁,陆瑁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又给吴郡陆氏添上一道闪烁的光环。

陆逊死后葬于吴县东山的白沙坞,英名永垂青史。特别是他提出的“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等治国理念,至今依旧适用。

到了西晋,陆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名士不绝,顶尖的要数孙吴丞相陆逊的孙子陆机。陆机倾心儒家学术,才高词赡,尤其擅长骈文诗书,辞藻宏达佳丽,排偶秀逸华美,留有诗赋 105 首,可谓西晋骈文鼻祖。陆机与其弟陆云出仕洛阳时,文才倾动京城,甚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的传说。

《晋书》记载,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唐代诗人杜甫在《醉歌行》第一句就写道“陆机二十作文赋”。唐代诗人李白也为之慨叹 :“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 ;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太安二年(303 年),陆机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大败于七里涧,遭谗遇害,血洒华亭县。因其担任过平原内史,后世遂称其为“陆平原”。

新书《大唐廉相陆贽》已全面上架,点击“了解更多”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