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以上这段文字出现在《挪威的森林》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逝去”的无奈和回归平静时的一种态度。这种由“逝去”再到“迷恋平庸”的转变,被人称之为品味平凡的小资趣味。
而为何书中的主人公会产生这样的感慨与认知,还得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出发。曾经有人说过,看村上春树的书,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一“定律”在《挪威的森林》之中尤为突出。本书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彼时的日本,已经在发展的路途上展现出了一丝疲态。
二战后,一切看似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仅仅经过几十年,日本就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物质的满足,竟然造成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失衡。昂扬蓬勃的外表之下,苦闷在缓慢地滋长。
当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在世界上风靡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村上春树,便索性以《挪威的森林》为名,写出了这本青春恋爱小说。
对于中国很多年轻的读者来说,这本小说在很多时候,被视为进入“文艺精神领域”的门槛。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纠葛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为以七零后、八零后为主体的早期读者群体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
这些读者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命中了大多数日本人的内心,引导他们回归平庸,做一个平凡的小资。反正现在物质已经丰富了,也不再去为二战的失落纠结了,纠结也于事无补。所以日本人选择了以平凡的心态对待生活,即为小资生活:细心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节奏放慢,慢慢去品味,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小说成书之年,彼时的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以及国民的精神状态,就像是两个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一样。
中国尚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经济的发展初见成效,国民生活的水准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也看到了前方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让中国仿佛一个年将弱冠的青年,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伴随着国民的是“ 再过十年”式的猜想,所有人的日常就是憧憬和期待。激情和冲动,是那个时代中国的主题。
反观日本,在经过了快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已经渐渐地趋于平缓。在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足之后,整个国家的国民也呈现出了类似中年人一般的状态,开始去尝试更加安然恬淡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中国读者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不只是远大目标,不只是艰苦奋斗,不只是努力求存,还有平凡的小资趣味。
于是,许多人便有了一种恍然的感觉。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喝着不为解渴的美酒,吃着不为果腹的糕点,自在而优雅。
很显然,两种状态,实际上并不存在高下之分。个体的成长,和国家的成长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正如书中所说:青年时期的激情,和中年时期的平稳,只不过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精神领域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而已。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与开悟,都是我们各自的选择。
在小资生活被我国年轻人接受和模仿的时候,有些人对小资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开始为懒惰和无为找借口,认为这是甘于平淡的生活态度。其实,不尽然,一个人一旦接触社会,就要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自我要求。而小资生活应该是不去盲目地追随奢华的一种表现。如果小资被错误理解,变成懒惰、无为的代名词,想必这并不是村上春树的初衷。
其实,小资生活放在今天,更像是一种工匠精神。它要求人不为满足私欲而盲目地追逐金钱,要抱持一种勤恳而且耐得住寂寞、回归平凡却又不碌碌无为、精致高雅的生活态度。
进入21世纪,我国出现了许多工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细细品味着工作中的乐趣。所以,我们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开始专注于传统行业,比如木工、雕花、瓷器烧制等,也出现了不少真正的小资。
有一部纪录片叫《手造中国》。主创们用了三年的时间,走访了景德镇百余名手工瓷器匠人,拍摄了几百件瓷器,录制了几百个故事,最终剪辑成20余个人物故事。此片以成瓷工序为主线,探寻匠人精神之源,向工匠精神致敬。这个行动,已经证明中国的年轻人开始真正认识了小资生活,并且将小资生活继续发扬。
而这些精神一旦形成常态,人们将会抛弃急功近利的毛病,细细雕刻时光,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有无数品质优良的物品诞生,为社会贡献出了真真正正的“手工品质”。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从激情澎湃,到恬淡安然的蜕变,几乎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尚未体会到这样的变化时,不必觉得焦虑。在经历这样的变化时,也无须感到惶恐。
逝者如斯。当你伸出双手,试图干预的时候,至多也只能体会到指缝间的流逝感而已。淡然地接受这种变化,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雕琢属于我们自身的小趣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曾几何时,我们都曾幻想自己是在大厦将倾时振臂一呼、拯救世界于危难的英雄。青年时期膨胀的自我认知,让我们如饥似渴地攫取精神和物质上的养分,疯狂成长。
而回过头来看,我们多半会在笑意中意识到这真的很像激素作用下的生物本能。
当我们体会到更多的疲倦,开始依恋那些看似寡淡的生活时,请不要为此感到羞愧。因为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
我们在奋斗中,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厚积而薄发。所以,当我们面临这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时,请将我们从奋斗中磨炼出来的心性作为一份礼物送给未来的自己。
暴风中笃定坚持的青松翠柏有着自己的风骨,而那些在自然中随波逐流的事物,同样,也不是错误。
平淡意味着将要与琐碎为伍,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要淹没在琐碎之中。淡定、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琐碎,和被琐碎的河流冲击得东摇西晃,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须要借助这历练出来的能力游刃有余地去生活,并且不要为了生活而生活。
正如前文所说,不求解渴地饮酒,不求果腹地品味肴馔,从一点一滴中去感受这个世界的馈赠,让你的生命不再枯燥乏味。
惊涛骇浪的魅力已经过去,星星点点的幸福感同样会凝聚出银河般璀璨的美丽。
安于平淡,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奋斗史就要从此画上句号。
从本质上来说,平淡和平凡只是另一段旅程的起航。当我们可以相对平稳地在生活的河流中顺利航行的时候,我们不能忘掉我们有一个永恒的目标,那就是前行。
我们的前行,不是被动地被波浪推向时间的远端,而是或快或慢地在人生之旅中自在地行走。
当我们擦亮了双眼,开始惊喜于生活中的小美好时,不要忘了在彼方还有我们的信念和目标。
平淡和平庸,毕竟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
习惯了平淡,但不能因此就忘掉了搏击风浪的快感,更不可以丢掉搏击的勇气。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你的生活永远会这样不紧不慢。
命运的波浪,总有可能在你的身上开出某种玩笑。这种搏击和战斗的勇气,不是用来给人生增色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保证我们在海浪中平稳前行的必备装备。
保持淡定,安坐舟中,笑看风浪。以恬静的心态,对待汹涌波涛,如此为之,我们或许就能真正地收获自己的人生。
摘自《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彭麦峰/著 版权方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