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山最早和延续时间最长的繁华闹市,小山承载着众多唐山人的回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她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齐名;直至五六十年代,这里仍是唐山的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中心。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不到小山,不算到过唐山。
“小山”兴起
唐山的“小山”,原是突出于平地的一个土丘,因形似小山而得名。它的东、西、北三面坡度平缓,南面陡然下落,低洼成坑。
小山的兴起与开平矿务局的兴建发展息息相关。清光绪三年(1877年),为开采小山北邻乔头屯的煤,清政府便建局凿井。1881年出煤后,为运煤至天津,便建成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1882年,唐山火车站(即老车站,今建国路一带)建成。1888年,唐胥铁路向西延伸至天津,1894年向东延伸至山海关。于是唐山车站便成为货物集散之地,商旅骤然增多,加之车站附近建成街道,装卸、存放货物的货场顿感狭窄,这样,车站南邻的小山一带的空旷之地,便成为开辟货场的有利地段。
1896年,又建立了新火车站(今唐山南站),开辟了新货场,减轻了老车站的压力。随即在新、老车站之间的铁路两侧竖起铁栅栏,把唐山截成路北、路南两区。为便于两侧车马行人来往,中间留了3个道门:南道门(今永红桥旧址)、北道门(天桥旧址)、老道门(老车站道口)。其中,老道门是老车站通往小山的孔道,来往行人最多。从此,小商小贩在这里支棚搭屋卖货,艺人在这里铺摊演唱,房产主在这里抢占地皮建房出租,于是小书店、小饭馆、小旅馆、小戏园等与日俱增,逐渐向小山转移。
商业繁荣
津唐铁路通车后,客货运输与日俱增,来往客商云集唐山,豪绅富户在此开设商号。当时,在小山北坡开设了隆义栈、永德粮栈、永利粮栈,代客买卖、转运、存储粮食、干鲜果品等货物,还办理住宿业务。与此同时,一批大厂矿在唐山建成,促进了唐山工商业的繁荣。由此,小山便陆续开设了多家商店、饭馆、旅店和浴池,其中较大的饭馆有畅乐园、迎宾楼、大红楼、中华饭店、九美斋、恩双利等;较大的旅馆有交通旅馆、裕丰饭店;还有永发、龙泉、第一泉等澡堂。
老小山照片
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筹资组织大千房产股份有限公司,仿照上海“大世界”的模式,在小山最高点兴建了联营商场,名曰“大世界”。商场分东西两部、上下两层。东部楼下大部分是天宫电影院,其余是糖果店、日用百货店和小吃店,楼上是天娥大戏院。西部楼下和楼上都是小桃园饭庄,为当时饭业之冠。小桃园以北为“近天楼”(后改名天乐评戏院)。大世界东西两部分,楼上两端,各建有天桥,将两部连接起来成为一体。大世界的开设,标志着小山已成为唐山的商业中心。
唐山小山“大世界”
娱乐中心
唐山小山既是唐山的商业中心,也是唐山的娱乐中心。开平煤矿出煤不久,为满足矿工和其他行业人们的业余生活需要,小山这片空旷地方出现了拉洋片、耍猴、变戏法、卖艺、唱戏、说大鼓书的艺人等等。随着唐山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商业的兴起,客商增多,对文娱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便有戏班来唐山演唱。于是,在粮市街附近建起庆仙茶园(过去戏院也叫茶园,因为观众听戏时,坐在戏院里,边听戏边饮茶,茶园由此而得名)。在老戏园子街建起了戏园,招纳戏班,演唱大戏。此后,又相继建立起永盛茶园、松茂茶园、升平茶园、权乐茶园、四海茶园等戏院和书馆。再到后来的电影院、大戏院,设备完善,规模较大,总有外地名演员来此演戏。当时,备受群众欢迎的还是冀东土生土长的评剧。
除了看戏外,留在众人心中的还有物美价廉的各色小吃。小山油炸糕皮薄、馅大,配上一碗大铜长嘴壶冲的茶汤,那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惬意;想吃粗粮,就去小山瓦房街东口的粥铺“渣粥李”喝上一碗渣粥,吃上一个山东饼子再加点清淡小菜,便宜又健康;还可以去吃小山“天丰园”的虾籽肉皮灌汤包,一口咬开薄皮,汤水四流,又鲜又香;如果是讲究人,那就去“小操园”或者“杜家饭馆”,那里有京东风味的名厨,煎、炒、烹、炸、溜,样样俱全。酒足饭饱后,你还可以给家人带回点惊喜:万里香扒鸡、麻糖大王的麻糖、棋子烧饼……
一方水土一方情,风云变幻,岁月蹉跎。小山一梦五十年,它是时代、人生、经济、文化的画壁,承载着唐山的商业和文化历史轨迹。同时,它还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一代又一代老唐山人的独家记忆。
老小山画面
你对小山有哪些独家记忆呢?欢迎小伙伴儿们【写留言】与我们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