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

2019-10-29     eBOND

这周,39个亚洲人偷渡死亡在冷藏车的事件震撼了中国和英国,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人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越南人,相信过几天就会完全确认。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报道说39个死者全部都是中国人,相信大家都是非常吃惊的。

因为正常来说,按照数据推算,一旦人均GDP差距缩小到四五倍左右,从中国出去打工在经济上就不太划算了,大陆和台湾就是很好的例子。

十多年前,当时大陆和台湾的人均GDP对比就是四倍多(4524.06 USD 对比19261.67USD)左右。

下图的来源Source: 台湾海洋委员会海巡署



而我国和欧美日发达国家比较的话,

2018年我国人均GDP是9635美元,今年预计差不多1万美元。

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门槛是2万美元,我们把对比的标准提高点,按照发达国家人均4万美元计算好了(日本2018年就是3.9305万美元),差不多就是我们的4倍。

大约四倍左右的人均GDP倍数,那么现在中国人用这么高的成本去发达国家显然就不那么划算了。

欧美日发达国家普通人的收入中位数,换成人民币的话差不多就是1.5万-2万一个月,例如隔壁香港人2018年月薪中位数就是1.75万港币,差不多1.6万人民币。 在欧洲,英国是收入还可以的国家了,2018年人均GDP 4.256万美元,是我国的4.42倍,下图是我从英国统计局官网找的资料,2018年周收入中位数收入是569英镑。按照今天的9.12汇率再换算成月薪,也就是大约2.08万元人民币一个月。



假设能够达到英国社会的中位数水平,那么月入就是2.08万人民币,一年二十多万人民币,看起来似乎还可以,然而付出的代价却非常高,

一个是高额的中介费,导致头两年基本要用来还债,而一旦不小心这两年间被警察查到并且遣返,那就完全白干了。

一个是劳动风险,缺乏议价能力,有可能会遭遇超低薪水,超长劳动时间和拖欠工资,尤其是当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找工作更没有那么容易。

一个是物价成本,一年挣二十多万,但是当地物价更高,即使在吃和住上面省吃俭用拼命省钱,万一生病又是高额支出,欧美日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医保,是不存在国内看个感冒几十元就能搞定的好事的。

最后是机会成本,这个更为重要。

人均GDP一万美元只是中国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愿意离开家乡提高收入,完全可以到国内收入比较高的大城市打工,像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人均GDP已经2万美元,已经接近了希腊,葡萄牙等入门级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进入发达国家人均GDP的门槛了。在北上广深送个外卖,好好干5000-1万元的月薪也是可以达成的,还不用支付任何偷渡费用,想回家也就是坐个高铁,平时的打折机票几百元人民币,比从欧美飞回国便宜多了,更何况国内薪水还在涨,出去十年付出太多。

也因为此,在中国和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大幅减少的的情况下,国内的各种非法出国劳务中介,要想吸引国人出国务工,也就是必然夸大国外的收入水平。

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通人收入中位数水平,普遍就是一个月1.5万-2万人民币,你看到的出国劳务中介,几乎所有的广告都是必然月入在2万以上,3万以上,这是高于当地中位数水平的,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世界到底是什么水平?

在全球被CIA(中央情报局)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重认定的30多个发达国家以外,未来仅有中国,匈牙利,波兰,巴拿马四个国家有比较稳妥的希望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其中巴拿马的人口仅有393.5万人(2016年7月统计),还没有香港,新加坡人口多。

也就是说,总体来讲,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看来仅次于发达国家,

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仅次于发达国家,但是又领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少数三四个国家一起位于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高生活水平状态,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在全球的基本情况,这是符合事实的。

【1】“只有1.3亿中国人有护照,只占人口9%”

护照拥有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旦我国国民的收入跨过某个临界点,那么申请护照想出国旅游的人数就会大幅增长。

查到这个1.3亿人拥有护照的数据还是比较容易的,是2016年底的数据,

《人民日报 》在2017年02月07日报道,

“日前,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年来我国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逐年递增,2016年内地居民有效的因私普通护照持有量已达1.29亿本,旅游目的地国家达153个”

按照2016年底全国13.8271亿人计算,拥有护照的人占人口比例为9.33%。

而根据新华网2019年9月26日的报道,到2019年底我国拥有护照的人数就会超过2亿人,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的话,将会占总人口14.3%。

这么一看好像比例还是很低,那么和美国比较一下。

下图是美国的护照持有人数占人口的比例,我国今年底比例为14.3%的话,相当于美国1996年(13%)到1997年(15%)的水平,

明年底我国达到17.1%的话,相当于美国2000年(17%)的水平。

另外美国到2017年,全体美国人拥有护照的比例为42%,也就是大部分美国人也是没有护照的。



很多人相必认为发达国家的国民肯定是覆盖面100%,其实可以看出大部分美国人也从来没有出过国,尽管美国人收入可是世界前十,人均6万多美元。

【2】“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

“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这个数据是估计值,数据大致是准确的,因为2018年全年中国民航运输旅客人次为6.1亿人次,考虑到有的人是乘坐往返的航班,还有境内的外国人士,以及有飞行多次常旅客,因此实际乘坐人数估计差不多2亿人,考虑到历年乘坐过飞机的人数,因此14亿中国人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这个估计值还是合理的。

看数据的时候,要做以下几点:

国际横向比较

根据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19年8月1日发布的数据,

2018年,全球总计44亿人次旅客搭乘飞机出行;

亚太地区市场份额高达37.1%(旅客达16亿人次,与2017年该地区客运量相比,增长了9.2%)

欧洲地区市场份额达26.2%(旅客达11亿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长6.6%)

北美地区市场份额达22.6%(旅客达9.894亿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长4.8%)

拉美地区市场份额为6.9%(旅客达3.022亿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长5.7%)

中东地区市场份额为5.1%(旅客达2.242亿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长4.0%)

非洲地区市场份额为2.1%(旅客达9,200万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长5.5%)。

全球航空运输市场高度集中发达国家+中国,光是欧洲+北美+中国就占了全球62.66%,再加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澳新,肯定超过全球70%了。

中国2018年的旅客运输人次几乎等于中东+非洲+拉美之和(6.184亿人次),而中国的人口则比他们的总和少的多,可以说完爆全球发展中国家,今年预计还会超过这三者之和。

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中国高铁全世界最发达,占了全球的70%以上,美国就没有高铁,欧洲虽然有但是也不如我国密集,欧洲人很多情况下乘坐火车实在是太慢。

高铁极大的分流了飞机客流,而并不是因为一定就是坐不起飞机。

所以没有坐过飞机不等于一定坐不起飞机,而是因为高铁的分流,以及可能是因为机场基础设施没有跟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人乘坐飞机的人均次数在发展中国家中仍然是领先的。

在看待中国的发展和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树立横向比较的概念。

这样才更可以更为客观的看待事物,做的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了。

长久以来在我国国民中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势,就是:

如果这件事情中国做的不好,那么国外一定做得好;

如果这件事情中国做的好,那么国外一定做的更好。

而现实中的世界却是:

如果这件事中国都做的不好,那么往往大部分的外国也肯定做的不好;

如果这件事中国做的好,那么往往大部分外国没有中国做的好。

不管是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科技实力,政府效率和廉洁程度,贫富差距,产业发展水平,国民素质等等都是如此。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也写过,提起中国人的国民素质,我国老百姓往往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是中国人素质低。而提起外国人,我国老百姓则往往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是“高端人才”,“素质高”。

一横向比较,自信心往往就出来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了,也能冲击和瓦解我们顽固的外国好中国差的旧有观念,是我们需要养成的思考习惯。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ID:fcscfixedincome,订阅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x4vGm4BMH2_cNUgpM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