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在古代,科举不论对国家还是对考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特别是对于家庭贫困的考生,中了科举就等于山鸡变凤凰,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古代科举是要从童生就开始的,然后考秀才,举人,能进京赶考的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但古代交通不方便,没有如今的汽车、火车、飞机什么的,很多都是靠徒步。如果入到贵州云南这些地区的考生往北京参加考试,在路上花费的时间都得一年半载的,这么久的时间,遇上点不测之事也是常有的。
按正常来说,朝廷会给路途较远的考生发放路费补贴,根据地域远近不同,补贴的银子多少也不同。不光是给银子,当地官府还会给考生发放火牌,凭借火牌可以在沿路的驿站免费使用马车,车上还会插上“礼部会试”的旗子,待遇还是很好的。
虽说待遇好,走的也是驿道,但一路顺风这是谁都保证不了的,万一遇到山贼怎么办?在如今有些影视剧中,进京赶考的书生被强盗抢走了盘缠,这种情况在古代很少会发生。被小偷偷走,或是被人给骗走还是有可能的,但山贼很难会做出如此之事。
首先是有一些资深的江湖规矩,山贼大多都是出身贫寒,迫不得已才做了这个行当。对于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来说,考生大多也都是穷秀才,家境出身都很一般,考试也都为了生计,为了过得更好。山贼也知道,一旦这些书生金榜题名,他们一家老小,甚至一个家族都会因此而改变命运,一个人肩负的责任重大,多以遇到赶考的书生,一致都不抢劫,这是山贼的江湖规矩。
山贼虽然是以抢人财产为主业,但毕竟还是江湖人士,江湖人就很在乎面子,如果有哪些山头的山贼抢了赶考书生的盘缠,那这件事肯定会传遍四方,会被同行取笑,甚至会影响自己在行业里的竞争力,甚至遭到其他山头人的攻击。所以为了书生那一点盘缠,砸了自己的饭碗,也犯不上。
况且书生大多数都是弱不禁风,每做过什么体力活,整天闷在屋里读书,也没见过太大的市面,如果一经山贼恐吓,说不定进京赶考的念头都给吓没了。
除了山贼有自己的江湖规矩,朝廷在这方面也有规定。前面说的走驿道,住公家的驿站,还有进京赶考的专用标识,都是来区别考生身份的。而且考生在路过相应的省份地区,当地的官员也有义务保护考生的安全,如果有赶考的书生在官员所管辖的地方出来意外,这些官员也是要被朝廷问责的。所以地方官府在打压山贼时,也明确提出不准伤害赶考书生的规定。
山贼不抢劫赶考的书生,说白了还是因为利益问题,书生本身钱财也不多,抢他们利润少,风险大,还不如不抢。所以,山贼们一般都不会去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