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平:Lp(a)升高是否需要干预?|GW-ICC 2019

2019-10-18   医脉通心内频道

Lp(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Lp(a)>50 mg/dL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降低Lp(a)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Lp(a)升高是否需要干预呢?在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陆国平教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陆国平教授认为,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Lp(a)与心血管疾病(CVD)是否有关;二是,Lp(a)相关治疗是否获益?

Lp(a)与CVD是否有关?

ERGOU等荟萃分析了36项前瞻性研究,共126634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血浆脂蛋白(a)浓度升高者发生冠心病相对危险比(RR)为1.16(95%CI 1.11~1.22,P<0.05);在血脂和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校正后,RR为1.13(95%CI 1.09~1.18,P<0.05)。另一项研究显示,LPA基因中两种基因突变(rs10455872和rs3798220)可使血浆脂蛋白(a)浓度,并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OR值分别为1.47和1.68)。

从流行病学及基因遗传学角度均证实,Lp(a)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以及钙化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有研究证实,Lp(a)的CVD风险独立于LDL-C(OR值为1.61)。此外,FOURIER研究根据Lp(a)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结果显示:Lp(a)基线水平高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ODYSSEY研究也显示,无论用他汀类药物组或安慰剂组患者,基线Lp(a)均可预测MACE事件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综上,Lp(a)增加CVD风险,需要进行干预。

图1 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Lp(a)相关治疗是否获益?

哪些药物能够降低Lp(a)水平呢?PROFICIO研究纳入10项临床试验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可降低Lp(a)水平达23%。该研究也证实,PCSK9抑制剂降低Lp(a)作用持久而恒定,与LDL-C相似。

ODYSSEY OUTCOMES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p(a)水平,且基线Lp(a)水平越高,Lp(a)的绝对降幅越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p(a)较基线降低15 mg/dL,MACE、非致死性心梗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该临床获益独立于降低LDL-C作用之外。

目前,新型药物ASOs-apo能抑制apo(a)等位基因的表达,使Lp(a)的组装受阻,降低Lp(a)血浆水平降低,是唯一针对Lp(a)设计的药物。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Lp(a)个体最大降幅达88%,是降低Lp(a)治疗的新希望。

小 结

Lp(a)是CVD独立危险因子,且独立于LDL-C,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心血管剩留风险因素,ASCVD(冠心病)患者若伴有Lp(a)升高,患者将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

PCSK9抑制剂可降低Lp(a)30%左右。FOURIER研究、ODYSSEY OUTCOME研究亚组均显示出临床获益。

ASOs-apo(a)是目前唯一针对Lp(a)设计的药物,个体降幅可达80%-90%,目前正启动相关临床研究。

GW-ICC 2019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