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中,美国大兵受伤后会注射吗啡,不怕上瘾吗?

2019-10-08   春秋史馆

在许多二战影片中可以看到,美军士兵在受重伤后会第一时间扎上一针吗啡,然后再送到后方救治。吗啡是一种毒品,由鸦片中提取,含量大约为4%-21%,以口服形式为主,有极强的成瘾性,长期吸食者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成瘾很难戒除。美军选择注射吗啡,就不怕成瘾吗?

毒品的危害性有多大大家都清楚,我国百年屈辱史正是从鸦片开始的,因此我国的禁毒力度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很多人不知道,鸦片最初的用途是医疗,可用来治疗头痛、中风等疾病,人类使用鸦片治病的历史可追溯到4500年前。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出了吗啡,代替鸦片成为药效更佳的止痛药。

1853年,吗啡的使用方式得到革命性改进,可以通过针管直接在皮下注射,很快便应用于战地医疗。在战场上,无论士兵受了多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能靠一针吗啡吊命,而且止痛效果奇佳,直到被送往战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此举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但人们也发现,吗啡有比鸦片更强的成瘾性,许多伤愈后的士兵因吗啡成瘾而不能归队。

随着对吗啡使用方式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了使用吗啡的最佳剂量,一次使用5㎎的剂量,极限注射两为60㎎,必要时注射一剂是不会成瘾的。为了方便使用,美国施贵宝公司研发了一种名为“西雷特”的吗啡皮下注射器,类似于一个迷你牙膏,内有32㎎吗啡,使用时按下针管破封,注射将注射器别在伤者领口处,以便计算吗啡用量,防止使用过量。

二战造成了上亿人死伤,一大部分伤者有过注射吗啡的经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吗啡注射过量而成瘾,保守估计造成200万吗啡成瘾者。战后,世界毒品贸易疯涨,伤残军人吸毒者占了很大一部分。人们意识到了吗啡的危害性,于是从吗啡中提炼出了海洛因,用于帮助成瘾者戒除吗啡,结果发现它的成瘾性更强。时至今日,人们都没有搞清海洛因的成瘾机制,也没有任何有效的戒除方式,已经成为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也是我国查禁最严的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