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商低的人有这2个特征,这与他们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

2019-10-26     心理相先生

情商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识别、管理和影响能力,不过现在我们理解的情商已经泛化成了一个人能不能、会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比如说话、做事的时候能不能恰到好处,让关系中的各方都能满意、高兴,那么我们今天讲的主要还是侧重于它在心理学上的本意,兼顾一些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情商”。

其实只要一个人能很好的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做到管理和影响,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差,他就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高情商的人。

在谈高情商之前,我们先看看一个低情商的人,在关系中会表现出哪些特征,为什么他会有这些特征。

1、情绪识别能力弱,即我们常说的没有“眼力见”,缺乏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力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表征,能理解别人的情绪,并做出适当的回应是在人际关系中很加分的事。

相反的,一些人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的情绪,要么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变化,要么误读别人的情绪变化,从而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的麻烦。

此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哪些缺乏对别人情绪理解能力的人,缺乏同理心,更容易对别人做出伤害行为。

2、缺乏对自己情绪的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别人情绪的影响能力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容易情绪化,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即他缺乏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人容易情绪化,就很容易对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出于人的本能,别人就会远离他,所以一个容易情绪化的人通常都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关系中,一个人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也会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

比如我们熟知的马云,一开始他就是靠“一张嘴”,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跟自己干,他就能充分调动别人的情绪,能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父母的养育怎么影响孩子的情商:

1、父母忽视或者漠视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时候被父母忽视或者漠视的孩子大概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变得极为敏感,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感受,变得自卑和过于感性。

在心理咨询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我的一个来访者,是一位中年男子,32岁,面临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敏感,内向、悲观,经常处在负面情绪中。

他们家孩子多,两个哥哥学习各方面优秀,妹妹能说会道,他本身性格内向,自然而然地,他就是那个经常被忽视一个。

二是变得极为冷漠,无法对别人的情绪感受理解,因此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自己却不自知。

2、父母过度溺爱,使得孩子没有规则和界限感

一个人在关系中如果没有界限和规则就容易让别人不喜欢,因为边界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边界,侵犯到别人的边界,势必会引起别人的反抗。

而规则是一种大家都遵照的秩序,规则往往代表着一种平等,往往是一种是促成高效率的存在,比如买张火车票我们需要排队。但是经常有些人在原生家庭里被溺爱过度了,没有习得规则,不懂得界限。

这样的人,到了社会上给别人带来困扰的同时,自己也会处处碰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并未考虑到,其实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溺爱有的时候是一种“谎言”,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匮乏。

比如一个童年时期缺乏母爱的妈妈,那么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会极力的对自己的孩子好,她小时候得不到妈妈的爱,得不到爸爸的关注,那么她就会把这种需求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

认为孩子也有这样的需求,作为妈妈她就会时时刻刻想给予孩子爱,满足他的任何需求,其实是她内心住着一个极度匮乏的“小孩”,她在满足她自己的需求。

她没有看到真实的孩子有啥需求,那么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也是不被看见的,他没有被看见,他的情绪就没有得到回应,没有得到确认,于是长大后他就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更加无法依据别人的情绪做出感同身受的心理反应,最终成为了一个低情商的人。

所以无论是我们经常说的低情商的人,还是一个无情的人,都跟他的成长环境,养育方式息息相关,希望这一点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给父母们,或者在路上的父母们做一个参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_7CCG4BMH2_cNUgYD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