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红树图

2020-01-08   净心如莲


清 董邦达-翠岩红树图 纸本没骨设色画 103.3cm×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邦达(1696年-1769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存、争存,号东山、非闻,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终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虞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高中进士,身为朝廷命官,平日忙于公务,作画只能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董邦达,他又确实擅长此道,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其画风远师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清 董邦达-翠岩红树图画的是一幅江南金秋景色,绿山红树,小桥溪水,山间小径,水榭书堂,一片平静的自然景色。近景处有木柱小桥,木榭屋宇,一片苍树和红树,红绿相衬;过了小山头,右边是曲径山道通向山庄楼阁,左边留白处为湖塘清池,即一片水面,呈现在山庄楼阁前,池边山径背崖面水,逶迤直通山堂,山庄楼阁后有几座较高的山峰,以颜色变化中有近远之别,当时仍是以翠山为主,及大石平台横亘,红树翠口r,多次点缀。这里的山势不是断崖峭壁、此起彼伏,而是平缓过渡、有势无险;这里的溪水平静,没有飞瀑直下之势;这里的山径平坦,毫无崎岖之感:偶而见到水中的珍禽,而人炯罕见,是偏僻宁静的自然景色。人离鸟飞,只有几株红树护书堂。画的左下角有作者自题:"翠岩红树",款"恭仿杨升笔意:臣董邦达"钤印二"臣"、"达"。右上方为高宗题诗:"没骨泾山烟霭苍,几株红树护书堂:卿家思白明重见,笔意翻称是仿杨:""丙戌新秋御题"。白文"乾隆口口"、朱文"乾隆宸翰":图左有"乾隆"、"嘉庆"、"宣统"玉玺各一,及"嘉庆"鉴章一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