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有多少人遭受过?不能解决了吗?

2019-07-28   生涯笇姐

一,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做好?那是习得性无助在阻碍你!

小H是的我好朋友。毕业以后凭着自己英语专业八级,开朗的性格在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结构找到了一份老师的工作。这让当时的我们羡慕不已。那间英语培训结构全国知名,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她进去以后跟我们介绍说,她的同事很多都是海归派,要不就是知名学校的硕士,只有她一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本科生。我们都说这不刚好说明了你的优秀吗?都让它们破格录取了,而且跟着这么多高素质的人做同事,眼界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啊!

可是她却对此耿耿于怀。有天有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要从她班上转走去上海归老师的课,这对她造成了莫大的打击。之后又陆续有几个孩子从她班上退学,这对她的打击更大了,从此她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不好。工作也没心思好好做,最后坚持了一年就黯然从那间培训机构离开了。

她的上司非常惋惜,说她的课其实很受孩子们喜欢,因为她能创造很好的氛围对孩子们也很热情耐心。只要在教学经验上再多磨练一下,其实是前途无量的。可是她自己在认为遭受了连续的打击后,散失了信心和改善的勇气,执意要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即使去了别的地方,她依然无法摈除她在英语培训机构的那种无助的感觉,之后的发展也不顺利。最近看到她的时候,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和在学校时的身材飞扬有了天壤之别。我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了她身上的习得性无助,并且这种无助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打击。

而习得性无助根据墨菲定律一书,指的是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因之前的绝望体验还放弃逃避希望,默默承受痛苦的来临,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使人丧失了信心,继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王菲这句经典的歌词,是习得性无助的经典心理表现。

二, 为什么会有习得性无助?

1. 环境的影响。

极端的环境和情况会催生习得性无助。

据科学研究,受虐待的人群是习得性无助的高发人群。因为施虐者有很多的手段和防范措施,早早接受了“即使防抗也无用的”心理暗示。

家庭环境的影响。过度溺爱过度严格环境下的孩子会提高习得性无助的几率。或者父母经常以管教者的身份来教训孩子的,在脱离家庭环境时往往会倍感无助,因为替他们全权安排的力量消失了。孩子容易无所适从。

2. 自身看待问题的方式。

碰到问题就对自己怀疑认为都是自己造成的,并且自己的努力和结果没有关联,不再进行有效的尝试。这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认为成功只是运气而已,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

三,了解了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那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1. 深刻怀疑自己,不能发挥本来就有的优势。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态。如果处处怀疑自己,在自己的优势上都不能尽情发挥,埋没的只有你自己的才华。

2. 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习得性无助的人有个本能的反应,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进而认为自己就只配目前的结果。不会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因为即使争取了也没用。但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在职场上,如果自己都不敢替自己发声争取该争取的权益,你的努力,也许永远都不能被发现。

3. 陷入致命的悲观,最后只能接受困境。

我努力工作又怎么样?反正老板也不欣赏。

我辛苦赚钱又能怎么样?反正也买不起一套房。

我结婚又怎么样?不过也是过了柴米油盐。

很多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的路径,就在这些不过,反正里消失了。最终还是过的难受却一成不变的生活。

四,习得性无助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1. 改变心态,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只有绝望的心态,没有绝望的处境。只要我们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才能积极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才有改变困境的机会。

2. 随时关注变化,给予自己的变化积极的肯定。关注自己在那些方面做了努力,肯定自己的努力。比如我今天比昨天多跑了1000米,这就是好的开始,不要去跟别人比,跟过去的自己比。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也好过原地不动。

3. 改变归因方式。坦然的面对结果。失败了只能证明你目前的尝试不适合你的目标而不是因为你个人的能力问题。这个尝试不行就换一个方式。一把钥匙能开一把锁,你的尝试里面,总有一个会成功。检查是不是自己放大了结果的影响,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判了死刑。

4. 设置合理的目标并给予自己完成目标的奖励。合理的目标是指在我们的舒适区外一点点远的地方,就是我们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目标设计太高太难达到会打击积极性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跳一跳的高度刚刚好。完成目标后,给予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一顿大餐,可以是一件漂亮衣服,可以是一场旅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反馈,可以让我们坚持得更久。

把每一次改变当做成长,哪怕是痛也值得。把每一次的挑战都当成是生命的礼物,即使失败又何妨?无论有多困难,都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他,你并非它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怪圈,不断的挑战自己,验证自己。你的未来,你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