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刘璐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杨小姐,这个样板真的不能再改善了,合模线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了,你如果再改善的话,我们就没时间生产了。”杨小姐估计在说什么,刘璐还是坚持我们改不了,就只有这样了。说完很生气的挂了电话接着就开始抱怨客人什么都不懂。
陈瑶说“你既然知道客人不懂,那么你确定你跟她说合模线的时候,她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地方吗?很有可能她就没听明白合模线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们沟通的可能压根就不是同一个问题!”
刘璐恍然大悟:“还真有可能!她说要改的地方,可能不是我说改不到的地方,我再跟她沟通下!”重新拨通了电话沟通后,刘璐终于弄清楚客人说要修改的点是哪里-如陈瑶所说,客人要改的根本就不是刘璐说的那个地方!“
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
刘璐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的表达信息的内涵,也没有重视和修正传递过来的信息。
在职场上,沟通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而工作的成功率,效率在很大层面都取决于沟通的质量和有效性,具体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提高职场适应能力。新入职一家公司时,各种问题很多很多。之前公司的司空见惯的做法,可能在这家公司就行不通,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对公司流程不了解,那就极可能造成误会甚至在试用期就留下不好的印象,严重的话甚至达到违规的程度直接过不了试用期。
我有一个朋友新入职了一家公司,原来的老板非常平易近人也很能接受下属的意见,所以他把这种风格也带到了新公司。开会的时候,新公司老板说:“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大家都不说话,只有他一个人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办公室灯光太暗啊;放假为什么不遵守国家规定啊;合作的工厂不配合,为什么不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啊。越说老板脸色越难看。
后来才知道,灯光太暗是老板说要节省能源,没必要装那么多灯;放假不合国家规定是因为春节会放比较长;而合作的工厂不配合则是因为那间工厂的老板是新公司老板的同学。他没有跟同事间进行一些深入的沟通就开始发表意见,结果各个意见都踩中了老板的雷。
2、 有效沟通可以抓住重点,让你脱颖而出。卡耐基说:“一个人视野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需要依靠他的专业技术,其他百分之八十五都必须依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事实上,职场上的很多沟通都无效甚至鸡同鸭讲,彼此都不了解对方。而高效沟通则是基于理解尊重对方的角度上,跟人进行的平等的交流,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公司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对话》里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凯文及其老板一起讨论选择新办公室地址的问题,除了老板之外的每个人都看得出方案行不通。但是,明知道这样是错误的,他们仍然选择违心地接受不利的结果……大家都毫无例外地认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以下两种选择:
选择一:当面表示反对,把公司老板惹恼。
选择二:沉默接受错误决定,不管公司是否会因此遭殃。
只有凯文跟老板进行了有效沟通并且改变了老板的想法,也相应的,凯文在公司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让人信服。
3、可以有效定义并解决问题。《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里》说,与其一开始去找方法解决问题,不如先定义问题。只有先明确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否则的话,目标意识就会模糊从而做一些无用功。
比如某个牙膏品牌连续三年销售上升,第四年开始却销售量下降,董事会开会讨论的时候,大家就如何改善各抒己见讨论得异常热烈,比如是否要更换包装,是否要扩大销售渠道,是否要改变牙膏配方。
可是,其中有个年轻人站出来说:“我们不是应该先分析一下销售下降的原因吗?”以上讨论的方法其实都有道理,可是如果没有弄清楚销售下降的原因的话,其他的方法都没有击中问题的核心。
之后找出销售的原因是牙膏出口小了一点点,以至于人们在使用的时候,牙膏用量减少。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把牙膏出口的直径增加了1mm,很快,销售额就又上来了。
有效沟通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有效沟通呢?
1. 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沟通的有效程度。而信息的传递方式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信息经过编码,进入沟通渠道并且解码之后,才到达收讯者。虽然中间经过渠道和解码之后,信息会有所偏差但是仍然需要保持信息的有效程度,否则更会产生扭曲。而信息的有效程度又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01.信息的透明程度。也就是说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并且要确保信息接收者能理解信息的内涵。如果以一种模棱两可的、含糊不清的文字语言传递一种不清晰的,难以使人理解的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也有权获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涵,否则有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的行为动机产生怀疑。
比如,一个销售员要推销自己的产品,那他首先就要传递出正确的信息,也就是这个产品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要对消费者有帮助的。描述产品优势的过程就是编码过程。经过编码的信息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来传达,比如面对面推销,电话推销或者发广告的信息进入到潜在消费群体中,潜在消费者要经过解码程序也就是他理解的产品信息,如果和你传达的优势一致,那这种信息传递就是成功的,否则,则是失败的。而要打动消费者,首先就让他赞同你的优势,才有进一步的行动即购买。
02.信息的反馈程度。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部门有个同事阿娟,非常善谈,但是她的善谈只顾自己谈,不管别人听没听懂,也不管你的反应是什么。她经常抓起电话一个人几里哇啦讲了半天,最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为了这个没少挨老板的骂。
2、提高自己的认知,精准用词。很多时候,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顾虑的因素不同导致了沟通的障碍,从而不能达成共识,保持意见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克服:
01.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正意图。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说话,往往只说方案而不说目的。比如:帮我找个梯子。
这时对方按照你说的做,去找梯子,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空手回来。
这时你会不开心:没找到梯子拿条板凳过来也行啊,怎么这么不知道变通。
可是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要梯子干什么。
但是如果你告诉人家,给我拿把梯子,我要把墙上的画撕下来,那么人家也许就会自己去找替代方案了。
02、确定自己的谈话对象、对方的认知水平,并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如果在外企,习惯了中文里夹几个单词;可是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商场和人沟通,别人听不懂不说还会心里暗骂你瞎显摆什么!
03.理解对方的逻辑。就比如公司总是留不住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员工不想在你这儿干呢?是企业文化吗?是活儿太辛苦吗? 只有你深入调查,了解清楚了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而如何理解对方的逻辑呢?方法有三个:
001、 直接沟通,使用关键对话,和对方坦诚的沟通。
002、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是你的现在是他这样的状态,你会什么样的生活会做什么样的决定,这样也就大概能了解对方的想法。并且能够更加的体谅对方,变得更加的宽容并且减少矛盾。
003、 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意思是你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说遇事,不要首先想自己要什么,要优先考虑我能为对方做什么,先满足对方的需求!
以员工要离职为例,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先坦诚的找要离职的员工谈,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我收到你的辞职申请书了,你兢兢业业做了这么多年,工作表现也很好,现在提出离职,我想听听你真实的想法。”
第二步: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确认想法。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是你的话,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公司目前发展的状况不是太好,在一些员工福利方面也不是很到位,而且目前也暂时没有上升的空间,确实挺让人为难,我这样说是你考虑的点吗?”
第三步: 从自己出发,看是否可以为他人争取一些什么。比如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员工福利,或者讨论公司的发展构想,看员工是否可以在中获取一些他想要的。
3、 掌握关键对话,提高沟通效果。职场中并非都是普通的日常沟通,更多的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需要有效的沟通去解决困境,达成一致。
那么,要如何构建关键对话呢?
第一步: 确定谈话目标。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还没想清楚要做什么就去跟人沟通 ,结果沟通半天脱离目标越远,所以谈话之前,设立目标。
第二步: 留意观察对话氛围是否安全,保证安全,让对方畅所欲言。
第三步:控制自身的的想法和情绪,合理判断对方要求,达成共识。
徐宁最近要和一家公司谈合作,那她就可以这样做:
1. 首先设定目标。这次主要是要促成合作,她还可以让步的是在原来的价格上再让0.5%。
2. 在谈判过程中,徐宁时刻留意对方的动作表情。当对方表情轻松愉快的时候,他不失时机的说自己公司不能再让步了;但是当谈判紧张的时候,他就主动说休息一下,吃点点心,调整好了心态再回来。
3. 客人说如果徐宁公司不降1%,他们就取消合作,不再谈判。徐宁忍住内心的震惊和担心,依然平和温柔的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在降0.5%的基础上达成了合作,刚好符合徐宁的预期。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也说:”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这是有效沟通的精髓,也是我们应该修炼的本领,掌握了有效沟通,能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达成合作,也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你在职场上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