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兰州这家陕北特色面馆,面管饱卤管够,吃饱吃好是王道

2019-08-03     在兰州吃成胖纸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石磨将谷物研成粉末,再用筛过滤掉粗粒杂质,真正意义上的面食就得以出现。在西北,柔和的面食融化着硬朗的黄土地,经过时光洗礼与沉淀的温暖口感成就了各种各样的诱人美味。

陕北人对于面食可以说是在灶火上费了心思精细烹育的食物。他们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粗粮做出不同的风味,面食被做得花样翻新,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这使得每一种面食都有独特风味,拥有着不断翻新的生命力。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很熟悉的“抿节面”,就很好的把“粗粮细作”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同于牛肉面的一碗子面多汤满,“抿节”则是面的花样不同,一碗面小而精,七种面轮着吃,直到饱为止。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特色。

【老贺家陕北抿节面馆】

窑洞似的门头一刹间唤出了陕北气息,小店不大,南瓜造型的灯溢出温暖的光晕映于木质桌椅上,墙上被赋予着时代气息和地域风情的绘画让人不禁忽觉身处陕北,似是已然耳边响起民歌声声了。

落座后,服务员便端着一个大托盘置于桌上,蓝白瓷的小碗里盛着十几种调料,一个个码放整齐,花生碎、香菜、韭菜花、葱花、西红柿酱等,每一种单看都是那么普通且不起眼,融合在一起后却可以生生打动味蕾,在舌尖绕上几个圈,诱惑着一碗又一碗的下肚。

民歌有词:“挖的那个杂面抿成节,挖的那个白面揪成木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是榆林的一种粗粮细作的传统面食小吃,抿尖的“抿”字表示这种面食的制法,尖则是指该面食出锅后的形状。“抿”在汉语中有“抹”、“收敛”的含义,一边压一边做“抿”的动作,即可将面团挤压成一小截一小截。

“粗粮细做”是精明的陕北人恪守的悠久传统。高原的丰歉不定和干旱贫瘠,迫使人们把有限的作物进行最大限度的制作和发挥,即以催生了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这是陕北人对生活自有的一份不甘与艰辛。

因此陕北“抿节”,也是粗粮细作的一种。高粱面、杂面、荞麦面、豌豆面、莜麦面、玉米面和白面七种杂粮面轮流上桌,喜吃那种拿那种,每碗面量少而精,看似一节节的短面少了几分柔韧感,吃起来却也是不失面的劲道。

抿节的传统吃法有两种一种是干吃盘中调料各取一勺,拌入新煮出的抿节中,加以少量店里调制的特色酱,可以提味提鲜,再佐以黄瓜丝、胡萝卜丝清新口感,直接用筷子搅拌一下便可食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第二种汤吃法则更为朴实简单盛一大碗臊子汤,分而食之,也可以佐以其他喜爱的调料。(若是第一次吃不会调,可以叫店里的阿姨帮忙哦!)

蒸腾着热气的抿节,发挥着面食特有的质朴味道,各味调料发挥着自身的特色把这一碗面发挥到最好,舌尖余香未散,下一碗面就又端上了桌。

肉食主义必配上一碗味道淳厚的小炒肉或是猪蹄,散着香味入口,面香肉也香,在陕北粗犷民风的氛围里,大口而食,自是豪气。黏黏糯糯的炸油糕也可以一尝,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褪那一身金黄色,一口咬下去,外酥内糯,食用时佐以白糖,味道盛佳。

陕北特色的抿节面,七种杂粮面高粱面、杂面、荞麦面、豌豆面、莜麦面、玉米面和白面,轮流上桌,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吃多少碗都没问题!管饱!店以陕北乡村文化为元素,传承了陕北抿节面食文化,特色即为多种粗粮面、十余种调味料、秘制臊子汤、特色小炒肉以及炸油糕。当然,在这些被赋予地域情怀的美食里,我们品味的不仅是味道,还有岁月平淡的流影,升腾的不仅是香气,还有记忆旖旎的回刍。

地址:皋兰路街道王家庄10号101

(旧大路近皋兰路 马国栋大胡子面片隔壁)

电话:18609472221

价格:所有面16/位 不限量

(其他小吃另算价钱)

吃饱吃好是王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gOLWmwBUcHTFCnf4L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