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被废除了武力,军队解散,战舰拆解,防务由驻日美军全权负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又改变了主意,把日本打造成了远东地区的军事基地,缔结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允许日本扩建军队,由美军提供核保护。
70多年来,日本军事力量一直在持续发展,建立了一支实力超过皇家海军的海上自卫队,但受条约限制,日本不被允许发展核武器。长期以来,人们对日本的军事实力众说纷纭,普遍持有一个观点,日本是一个蛰伏起来的强劲对手,完全有能力生产核武器。更有说法称,日本在东京湾下储藏着足够数量的核原料,如果放开限制,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组装,三个月内就能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
虽然不明白日本为什么要把核原料藏在东京湾下,但东京湾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了日本的百宝箱,石油、煤炭、稀土应有尽有,总之日本缺什么,东京湾下就有什么,说不定哪一天还能挖出航母来。既然有充足的核原料,以日本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一夜之间造出核武器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事实上,核弹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理论,但它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生产核弹最大的限制是核原料,用于制造核弹的铀-235却极为难得。铀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本身就低,可用于裂变的铀-235就更少了,仅占铀储量的0.72%。要得到足够数量的93%以上的高浓度铀,以最低临界质量计算,造一颗原子弹也需要提炼超过3000吨的天然铀矿。
铀-235的提炼难度更大。铀-235与铀-238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近,只能利用它们之间微不足道的质量差异用高速离心的办法将其分离,这就用到了高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是国际禁运产品,也是控制核扩散的主要手段,效率极低且制造难度极大,提炼武器级铀-235需要用到上千台离心机组成的庞大离心机组,这绝不是日本在一夜之间就能搞定的。更何况,核武器是美国控制日本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允许它造航母、造潜艇,唯独不允许造核武器。假如日本要造原子弹,第一个不同意的一定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