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组部党费收据
文/李毕富
2008年汶川地震不久,我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党费收据。封面为大红色,正面上方是黄底红色的共产党党徽,中间是黄色的“党费收据”四字,下方为“中共中央组织部”。
翻开里面内容,右上角印有“No 0016046”编号,中间正上方为“党费收据”四字,正文为:“李毕富同志自愿一次交纳‘特殊党费’计人民币壹仟元零角零分,用于支援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特致感谢。”右下方落款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并盖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红印,落款日期为“2008年5月26日”。
据《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记载,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按此缴费编号,我是第16046位缴纳特殊党费的共产党员。捐款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9月25日,全国共收到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到账款物总计594.08亿元。我缴纳的党费只是沧海一粟。
但是滴水成河,积水为海,它的意义远远大于自身价值。它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号召力和严密的组织纪律。就连一个普通党员的党费收据,都由中组部开据,并实名制编号。
提起汶川,我和它有割舍不开的深深情感。
我于2004年8月到汶川县参加都(江堰)汶(川)公路建设,任中铁十一局集团都汶公路M合同段项目经理。都汶公路绵延百里、沟壑纵横、山高谷深、滚滚岷江横贯其上。
由于地震频发,形成大量的的堆积体和泥石流,导致山体随时有下滑的危险,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工程施工的一大禁区。
我们项目部近6公里的施工路段,就有四座大桥、三座小桥、一座隧道,且三跨岷江、一穿桃关山。工程的艰辛,难以言表。
2006年6月,岷江汛期告急,四座大桥所有55片涉水预制梁必须在洪水到来之前吊装完毕。这将是工程总体工期能否按时完工的关键一战。
项目部全体员工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凌晨4点就冒着大雨组织人员吊装跨江大桥的工字梁,直到晚上11、12点才收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岷江洪水涛涛而来,其他施工单位望水兴叹时,我项目部已抢先一步成功上岸。
(作者在亲手建成的公路上)
施工进度和桥梁质量在业主和监理单位多次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成为兄弟单位竞相效仿的样板工程。无论是工艺统一的档墙砌石,平整光滑的路基坡面,还是光洁照人的桥梁外观,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精雕细凿的技术水平和永无止境的质量追求。
开工以来完成的117个分项工程,25个分部工程,全部被评为优良工程,成为岷江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时有一组数据记载:
仅用12 天时间完成12 跨55片工字梁的架设安装,创造了都汶公路水中桥梁安装的最快速度;
比预定计划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在11个标段中率先完成路基主体工程;
(《中国质量报》的报道)
四川省交通厅、阿坝州政府领导也多次亲临现场,对项目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的铁军精神交口称赞。极大的提高了项目部在四川公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06年10月13日《中国质量报》以《洒向岷江都是情》—中铁十一局集团都汶公路项目部创建精品工程之路为题进行了报道。
(作者单位和个人得到的奖状)
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都汶公路各级政府和沿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主体工程提前完工,项目部被评为先进单位,我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2006年还被评为湖北省国资委优秀党员。
我们项目部在施工中与汶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在都汶路路基主体工程完工表彰会上,我代表施工单位的发言:“岷江欢呼,熊猫起舞,九寨高歌,黄龙祈福。庆祝都汶路主体工程胜利完工,此时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当年,战国李冰治水,三国姜维筑城,仍留下唐代诗人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看如今,一代建设者,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藏羌人民长久的期盼……”
(表彰会留念。后排左八为本文作者)
怎么也想不到2008年5月2日发生了八级以上的汶川大地震,刚修好不久的都汶公路被大地震毁于一旦。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惨遭不幸,遇难同胞中有熟悉的面孔,还有曾经一起参建都汶公路建设的兄弟单位项目经理。至今参加都汶公路建设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始终难以忘怀。
我一直牵挂汶川人民,地震后一年后,我专程从湖北赶到汶川。重走都汶公路,缅怀一起参建建设在地震中离去的同事。我到震中映秀,向在地震灾难中罹难的同胞和抗震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
我爱汶川!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19年12月29日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v6SsG8BUQOea5OwNP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