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历史,3000名英军入侵西藏,原因是为了寻找黄金

2019-07-28   关河南望

公元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将号称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的印度置入囊中,印度次大陆的存在让英国人有了一片广阔而肥沃的殖民地,这也是英国人维持世界帝国的根本,因此英国提出了入侵喜马拉雅山诸国而将西藏纳入殖民范围的构想,而目的是为了保卫印度,这个构想在清朝末年得到了实施。

为何要入侵西藏

关于英国人为何要入侵西藏,除了其为了保卫印度殖民地的学说外,还有一个说法是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西藏长期与世隔绝,地处世界最高的地方,这里有着“无数的黄金,有可以挖掘金沙的大蚂蚁,有信奉基督教的国王”总之是有无数的黄金,甚至连地板和砖瓦都是由黄金打造的。

这种传说和英国人保卫印度的策略加起来,西藏就成了饿狼眼中的肉,于是英国人将策划变成了行动。这些行动,在如今清朝实控了西藏将西藏变成了国土的说法中是难以看到的。我们拾遗补漏,重现这段历史。

英国人和可笑的清政府

1884年,英国派遣了一支300人的小部队侵入西藏,中途被拦截未果。此后,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国的入侵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派遣藏军加强防御,英国人在此向清朝提出要求,要西藏地方政府撤除加强的军队,清政府委屈求全,要求西藏地方政府撤出军队,然而西藏地方政府却说西藏领土是不能后撤的,于是在此事上,英国和清政府竟然站在了一起,企图共同打击抗英的藏族同胞。而藏军不顾清政府的阻挠,在所谓“驻藏大臣”的破坏之下依然和前线的英军血战,最终而失败,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就在亚东,隆吐山一带。

在现代网络上,为中国带来西藏,蒙古等嫁妆的大清帝国,对这实控的西藏不仅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持,反而和侵略者站在一个立场上,也算是天下奇闻了。不仅如此,清政府还和英国签订了藏印之间的一系列条约,规定西藏必须开亚东为市,而西藏地方政府则反对英国人来到这里贸易,并对清政府默认英国人挪动界碑对西藏进行领土和经济上的掠夺十分反感,这使得本来对控制力薄弱的中央就没信心的西藏地方政府更加反感清政府了。

英国人入侵西藏,所谓实控西藏的清政府根本无法控制西藏,也没有任何政令和军令能在西藏走的通,于是清政府直接和英国人签订条约,出卖国家主权。而西藏地方政府属于极度仇英,根本就不愿意和英国人打交道,所以乐见英国和清政府打交道,但对清政府打交道下来的协议,条约纷纷拒不履行,英国人看到这种局面,觉得很开心,认为清政府根本就无足轻重,于是抛开了清政府,直接和西藏地方政府开始了谈判,当然这种谈判确定是失败的。

抵抗的失败和《拉萨条约》

1903年,英国人拼凑了3000名士兵,开始了著名的入侵西藏战役。此时的英军乃是世界第一军,装备和技术都是世界前列,而藏军则装备落后,甚至还用着火绳枪,这就造成了当时英军假装退出枪膛中的子弹要谈判,藏军退出了子弹而英军开枪的事件,所谓的清政府在西藏也没有一兵一卒来抵抗英军,西藏地方只是靠着民兵,僧侣,百姓来抵抗英军,武器的代差不能被英勇和牺牲来弥补,机枪大炮下的藏军损失惨重,最终被英军进军到了拉萨。

随后,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拉萨条约》

《拉萨条约》中规定了种种英国人在西藏的特权,甚至可以开设驿站,邮电,驻扎军队等,英国人在此后对藏胞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屠杀和掠夺,而此时的驻藏大臣和清军依然不见踪影。不仅如此,可笑的清政府竟称颂英军“恩威并著,造福西藏”他们无耻到了极点还颠倒黑白,把战争归结于藏民不遵约束,胆大妄为。

英国对西藏的入侵结束后,西藏事实上变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和一个半独立王国,此时的清政府开始想要对西藏做点什么维持局面,他们不敢和英军作战,但面对和藏军发生的冲突还是敢于应对的,于是派遣了2000名川军入藏,遭到了藏军的阻截,而清政府在西藏的最后一点政治势力的改革也宣布失败,深感头痛的清政府见国内烽烟四起,短时间内,南方各省独立,蒙古独立,正是应接不暇,陷入了灭亡前的恐惧之中。直到共和国时期,这片中华民族的瑰宝才真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