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国古书都多有伪作,希腊罗马著作有没有“伪书”的问题?

2020-07-02   看北朝

原标题:连中国古书都多有伪作,希腊罗马著作有没有“伪书”的问题?

杀舞党魁刘电工众所周知,中国考古研究已经发现N多古书其实是后人的伪书,包括尚书、竹书纪年什么的。

突然想到个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代著作也多是经过N手传递的,还有相当数量是先翻译成阿拉伯人传承了几百年又翻译回拉丁文的。那么问题来了,欧洲考古历史上有没有挖出过希罗时代的一手著作证明以前流传的版本是伪书呢?

话说大陆法系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是靠挖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来发展的,这里面的伪书问题应该不少才对。

朔月房心龙静颜有啊,比如柏拉图就有很多伪书,有十几封柏拉图书信,大多不是真的。

twistedmind伪书不清楚,但是乱写的有。比如亚历山大和波斯大战时,波斯军人数问题。有几本书写的是60万。

其实纠结这些意义真不大。我国对历史的记录肯定是比西方详细的。举个例子,诺曼征服英国的时代,已经是宋朝了,但是,就是那段历史,也不是十分详细。比如威廉的妻子按照记录只有127厘米,但是后来发现了坟墓,测出来有152厘米。

tsts:不用查伪书,李维,希罗多德他们那代作者看到的部分原始资料就是假的,早期的祭司为了自我吹捧编造了大量的虚假故事当档案存了下来,

经略幽燕我童贯:一样有伪书,尤其是版本传抄的时候。例如,亚里士多德是个名人,而且是个著名的思想家,当时有个名人,就是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勉强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吧。所以就有人伪托两者之间往来的信件。

信件的内容看起来,好像是东征时期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往来的一些信件,谈征服波斯问题啊,谈新地区的一些问题啊,现在来看,基本可以肯定是假的。不过,假的也是史料,至少体现了当时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矢锋:有人说希腊书最早只有8世纪阿拉伯人留下的二手货。有挖出这之前的原始版本吗?尤其是古希腊语版本?

经略幽燕我童贯:挖出不挖出不知道,但拉丁文版本的是有的。历史上还有个多神教东罗马苟延残喘了几百年嘛!

eumenes: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本有三个途径流传后世——罗马教会收藏、拜占庭宫廷教会民间收藏、萨珊波斯/阿拉伯收藏。而考古发掘方面,埃及有数量巨大的古典文献出土——譬如萨福在后世已经失传的诗歌。

朔月房心龙静颜:有现代出土的文献,关键字:俄克西林库斯。

矢锋:东罗留下的有比8世纪更早的吗?

eumenes:无论是罗马教会还是拜占庭,都有从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文本,阿拉伯文本只是古典文献流传的渠道之一。

经略幽燕我童贯:8世纪以前的那就是羊皮纸或者纸草的了,咱家在梵蒂冈的博物馆见过埃及的纸草文献,没看到古希腊或者古罗马的,也有可能是咱家没找对位置,不过,想来应该是有的。

朔月房心龙静颜:俄克西林库斯希腊志就是埃及纸草文献。

ACGman:你这个条件太苛刻,8世纪以前流传下来的古本,除了考古,中国都找不到一本。

萨里沙之刃:应该说,该研究哪些是真的。

毛刺1976:都说从阿拉伯文里翻译过来的,那么谁见过这些书的阿文译本啊?

i1j:手抄本的讹误应该会不断扩大吧,特别是反复翻译。应该不小于死海圣经古卷和现代流行版的差距。

eroica:竹书可不是伪书。

不爽之王:古文尚书是伪书,今文尚书应该是真的,竹书应该也是真的。

eroica:竹书的商世系比史记还准一点,有些错漏也是正常。

sogland:我是最近看了《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里提到,有些青铜器铭文对照,结果今文竹书纪年对得上,古文反倒对不上。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编今文竹书纪年的人实际上是有一部分竹书纪年的真本,然后再自己根据其他文献编上了另外的部分?

ttian在线:竹书纪年就是真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古本的话目前最重的硬伤是伊尹,和甲骨文冲突很严重,根本圆不了。史记却能说通,也就是说司马迁当时所阅的原始史料,绝对是很丰富的

今本竹书,基本认为是伪作,一般都认为今本竹书中很多条也是从古注、类书中所引“古本”辑录出来的,但是辑录得很不忠实,并增加了一些显然不是“古本”的佚文。不是完全的胡编乱造。

忙于挣钱远坂凛竹书纪年里面有关西周末期共伯和和二王并立得到了清华简《系年》的验证。

共伯和和史记矛盾(周召共和vs共伯和),二王并立史记就没有提吧(但是竹书和清华简在事情经过上还是有矛盾)。

伊尹到魏国编书也有1000多年了。也许当年魏国史官就是那么写的也说不定。

i1j:唐代古本传世的还是比较多吧?

ACGman:中国流传并保存下来的古本基本上都早不过宋朝,日本可能可以找到唐代古本。

陈王钺:今天看到的希腊罗马时期的典籍,如此浩瀚无涯,恐怕有相当部分内容是后世不断累积的过程。这也不奇怪,踵事增华嘛。

要考虑到书籍的书写材质问题。用羊皮纸或者纸草书写如此多的典籍,社会成本是无法承受的。可以对比中国先秦时期使用竹简的情况。在纸张流行之前,中国古代的书籍也没有那么多。一个人学富五车就很了不起了,你看看道德经,才5000字,要是几十万字,要用多少车来装?古文的言简意赅也是没办法,逼出来的。

嘿啦啦:举个例子:《诗经》。西周金文开始引诗,东周简牍里诗名排序已经与今本有关了如上博《诗论》,清华简也有残篇,秦石鼓其实也相当于逸诗,汉代简牍有篇幅不小的诗经,汉代器物如铜镜也有引诗,汉代还有石经有诗经残石,莫高窟有北魏诗经残卷(其他六朝实物一时记不得了),唐代就多了,一堆各种卷子还有完整石经。可以说整个实物传承链还算完整。

《尚书》今古文俱真,只是真古文丢了,现在的是伪古文;今本的今文公认是真的。竹书也只是今本竹书是伪的(今本其实也是体系伪,具体内容多有来历王国维一条条辨明了),古本没人说伪只是传抄有些地方有错误。

中国上古经典里,也就是左传周礼没见先秦实物(浙大不算)。其他文献唐以前也多多少少有实物残篇。唐的卷子抄本应该相当不少,但残缺不全。

竹简不算太笨重。一般几毫米宽、极薄,一根简几十个字。你不能就挑短小的说,老子这派本来就不爱多说,五千言还是关尹强求才勉强留下的。左传史记多少字?

柏拉图的东西如理想国之类,我记得公元前后有残篇出土的。

polyakov:这里不读书不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我n多年前就这个问题科普过,如今还有是有人在问。看来何帝师的流毒不浅。

发个读书卡:L. D. Reynolds, N. G. Wilson, Scribes and Scholars: A Guid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Greek and Latin Literature

这书篇幅不大,很快就可以的看完。这书里把一些古典文献的核心文本(core text)的源流解释得很清楚。

伪书要分类,这个我们可以参照圣经文本批评(higher criticism)。伪书常见的情况就是,某文本据说是A所作,但实际上不是A。具体来说,按照文本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可以把文本分为如下几类:

1. Orthonymous: 文本自称是A写,但的的确确是A写的;

2. Homonymous: 文本自称是A写,但实际上作者不是A,但与A同名(这个在西方常见,中国不常见);

3. Anonymous: 文本无作者。

4. Pseudonymous:文本自称作者是B,但是B是A的假名。

5. Pseudepigraphic: 文本自称作者是A,但是实际上是B假托A而作(中国常见)

5.1. Wrongly attributed: 文本作者是B,但是传统误认为A是作者。

严格来说,只有5,除开5.1,才是“造假”(forgery)(梅赜那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以为文献传承关系清楚就能证明文本为真,这是错误的。一个例子就是伪亚理斯多德的《论宇宙》(注意不是《谈天》),此书现存希腊、拉丁文(二世纪译本)、古叙利亚文(六世纪译本)、阿拉伯文文本多种,许多古代作者都引用此书,但实际上从行文和内容上可以证明不是亚理斯多德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