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与受——浅谈对机场的攻击和抢修(上)

2020-07-08   看北朝

原标题:攻与受——浅谈对机场的攻击和抢修(上)

以前看另外一个帖子,感觉很多人对封锁机场和反封锁作战都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献个丑,开个帖子讲讲这类东西。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无论哪一支空军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与其在天空中进行危险的制空权争夺战,不如将敌人的飞机在起飞前就击毁在地面上。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攻击敌方的机场,以及如何在敌方的攻击下保全自己的机场,一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课题。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讲一讲进攻方如何攻击机场,以及防御方如何在遭遇攻击后确保机场继续发挥效能。

首先,我们要对军用机场的结构有所了解。军用机场有很多类型,一般可大致分为永备机场和野战机场两类。野战机场是供航空兵战时短期使用的,为了节省资财,平时不修建,只作出修建规划,在战时急需情况下才抢修,因此我们只讨论永备机场。

永备机场一般是供航校和航空兵部队长期使用的,具有永久性的建筑和完备的设施。一个永备机场至少要包括以下设施:

1、飞行场地,供飞机起飞、降落和停放用,由跑道、土跑道、端保险道、各种停机坪、滑行道,平地区等组成;

2、飞机洞库和疏散区,用于停放飞机并能起到一定的隐蔽或防护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机场都有这种设施;

3、指挥所、塔台、气象所和航行调度室,用于对飞机进行调度和指挥;

4、着陆导航设备,包括信标导航台、定向台、无线电着陆引导系统等,用于引导飞机降落;

5、灯光设备,包括地标信号灯塔、下滑灯、场界灯、跑道灯等,用于指引飞机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起降。

除上述五类设施之外,一个完备的永备机场往往还有以下设施:

1、两厂,即飞机修理厂和飞机定检厂;

2、三库,指油库、弹药库和航材库;

3、四站,包括制氧站、充氧站、冷气站和充电站。

以上设施均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遭到攻击损失的情况下,一般都可采用移动应急设施代替,如活动式塔台、可移动无线电信标站等。唯一一个特例即是飞行场地,而飞行场地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跑道。下面我们来简单讲一讲飞行场地的结构。

跑道可以说是整个机场最重要的部分。一条跑道一般长二至三千米,宽五十至六十米,其结构从最下方往上依次是经过反复碾压的土基、碎石铺成的基础层、沙子铺成的沙找平层、以及最上方的水泥混凝土道面(也有用沥青的)。

在跑道侧面约100米左右,平行建有主滑行道,用于飞机的地面调度。应急情况下飞机也可从主滑行道起飞。

在主滑行道和跑道之间的区域叫平地区,该区域虽然未经铺设表层,但也经过平整和反复碾压,可以保证飞机起飞、降落中偏出跑道时的安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起降飞机。

在主滑行道的另一侧一般设有土跑道,与主跑道同长,宽度可达80米左右,其地面经过平整和加固,可供飞机在应急情况下起降,也可用于迫降,所以有时又叫迫降区。很多第三代战机都有能在土跑道上起降的能力。

讨论对机场的打击时,除了对停在地面的飞机本身、支援设施和仓库等进行攻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破坏跑道。攻击机场的设施时,与攻击普通地面目标基本相同,没有什么技术难点,但例外的是对加固机库和跑道的攻击。

下面我们转入正题,谈一谈如何攻击机场。

攻击机场要明确思路。首先要确定打击目标,主要分三类:跑道、机群和油库;其次要明确封锁跑道用什么武器,主要也分三类:常规无制导炸弹、专用反跑道炸弹和子母封锁弹。制导炸弹在攻击机场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是拿来攻击停机坪、塔台等设施更为适用,尤其是激光制导炸弹。因为激光制导炸弹需要有明显的的目标来进行照射引导,因此如果要攻击跑道的话,最好使用GPS制导炸弹。

在实施完对机场的攻击之后,要考虑地面对抗的问题:炸跑道,对方可以抢修;炸飞机,对面可以布置假目标诱导;炸油库,对方可以启用应急油囊;至于塔台、助降设备,更是有成熟可靠的可移动版本。因此打击机场并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双方的行动能力和决策人员的判断力。

攻击机场,首要的还是攻击跑道。一旦跑道被有效封锁,机场上的机群自然就只能任人宰割;而且跑道修复对抗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对跑道的攻击往往成为进攻方的首选。封锁跑道有不同的突击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纯对跑道进行物理破坏,如使用重型高爆炸弹、半穿甲弹或反跑道炸弹,在跑道上炸出一系列的弹坑,使跑道上不存在飞机所需的最小起降窗口;另一种是混合模式封锁,即使用多功能子母弹,除对跑道进行物理破坏之外,还抛洒布设大量封锁目标子弹药。这些子弹药会在人员和载具接近时自行起爆,,不仅能使对方飞机无法起降,还能有效阻止对方工程人员对跑道展开抢修。一旦被攻击目标无法达成起降飞机的功能,即可认为封锁成功。

对目标跑道的封锁程度,一般需要结合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空间封锁概率来判断,就是通过空中侦察等手段来统计目标跑道上的弹坑数(一般封锁目标子弹药也可被视为“弹坑”),计算是否存在“最小起降窗口”来判断封锁是否成功。从时间封锁概率来判断,就是说在达成空间封锁的前提下,能否在预定时间内实现使对方飞机无法起降的目标。

一般反跑道封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对机场跑道损毁情况的判定,据此快速制定应急跑道抢修方案;

2、排弹分队在确定的修复区域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清除封锁目标子弹药等未爆弹;

3、跑道抢修分队迅速填补弹坑、修复跑道。

反跑道封锁过程所需时间可近似看成上述三项之和。

挺累的,待我慢慢写。下一章讲对跑道的攻击方式,以及所能产生的攻击效果。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对机场的攻击方式,以及所能产生的攻击效果。

一、打击停机区域

对机场的突袭,最理想的结果是能将对方的机群在起飞前就全部击毁在停机坪上。历史上不乏这种成功的战例,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大卫国痛打中东诸国的几次战斗。这些战斗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被攻击方为了便于起飞,而将飞机整齐的停放在停机坪上。这就导致攻击方可以选择合适的(沿地面战机停放方向)。

进入路线,仅用一次通过就大量毁伤地面目标。当然,这种情况可谓是特例中的特例,一般情况下,机场上的战机都会停放在专用的机库中,这里我们分类来说明一下:

1、各种停机坪。其特征是飞机露天停放。虽然出入和停放都较简单,但遭遇空袭时极易造成损失。常规炸弹、集束炸弹,乃至火箭弹和机炮都可用于对其攻击,并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带隔离墩的露天停机坪/区。其特征是停放机位之间有隔离墩互相隔开。隔离墩能对飞机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并能在有飞机起火的情况下阻隔火势蔓延,但所能提供的防护依旧极其有限。

3、简易机堡,一般以轻型混凝土构件、轻合金构件等制成,呈棚状,有些两端安装有可开关的大型机库门。因为其结构并不坚固的原因,简易机堡同样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能力(如机炮和小口径火箭弹),当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火势的蔓延。简易机堡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得战机不受风雨影响,同时便于地勤人员对飞机进行维护保养。

4、加固机堡,均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有拉长的拱桥状,也有棚状等多种样式。有些会在外面加以各种伪装,或者安装防爆门。因为结构坚固的原因,大部分常规武器很难对其达到毁伤作用。如海湾战争时期,伊军修建的加固机堡甚至能抵抗1000磅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联军甚至往往需要使用2000磅炸弹或者专用钻地弹才能确保对其摧毁。

打击停机区域,首要问题依旧是对目标的定位。攻击方要通过各种侦查手段掌握被攻击方的停机区域位置、性质、停放规律等一系列特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攻击方案。露天或有隔离墩的停机坪,可以用集束炸弹进行覆盖攻击;简易机库目标较明显,可以使用普通炸弹或者制导武器进行打击;永固机堡一般经过伪装,需要精确标定位置,可能的话甚至需要有先行潜入的地面人员使用激光指示器进行照射指引。对永固机堡的攻击因为需要动用重型炸弹或者钻地弹的原因,单架飞机往往只能携带很少几枚,所以可能需要出动大量攻击机以保证充足的弹药投放数;不过新一代的小直径炸弹专门针对坚固目标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以确保单架战机就能携带大量弹药,因此大大降低了所需的出动数。

不过,因为对停机区域的攻击并非阻止对方起飞的最佳方式,因此对停机区域的攻击往往被放在封锁跑道之后进行。

二、对支援设施的攻击

机场的支援设施有很多,这里指的主要是油库。

机场的油库一般采用半埋式的结构,使用防爆墙或者专门划出的防爆区隔离开多个罐体,因此即使进行了精确位置标定,也很难通过仅投放几枚弹药的方式来摧毁之。

另一方面,即使固定油库被击毁,防御方也可以通过使用软式移动应急油囊来维持供油。一个能支持8机编队正常作战的移动应急油囊的展开只需要45分钟,恢复供油的间隔只取决于向油囊中输油的方式和速度。因此,一般情况下,攻方是很少选择这种费力而低效的方式的。

三、封锁跑道

对跑道的封锁可谓是所有攻击机场的方案中最有效的。同时,因为抢修速度的限制,攻击跑道也能最大限度的延缓对方恢复空中战力的速度。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跑道的结构,一般混凝土跑道的抗压强度在42.2兆帕以上。攻击跑道最好是使用专用的反跑道破坏弹药,但常规炸弹同样可以起到破坏作用。常规炸弹攻击跑道时必须使用短延时引信,使得炸弹尽可能在钻入跑道面之后再起爆,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毁伤作用。若延时过短或者使用无延时碰炸引信,往往只能产生很浅的弹坑,既难以阻止被攻击方的飞机起飞,又便于修复。在攻击跑道的时候,传统的高阻炸弹效果往往比低阻炸弹更好,因为前者较钝的弹首部分使得其不容易跳飞;若只有低阻炸弹可用,则最好在弹尖部分安装阻力环。

反跑道炸弹是针对封锁跑道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发展出的一种弹药,其作用方式大同小异,都是首先击穿坚硬的跑道表层,穿入基层或土基层之后再爆炸,以加强毁伤威力。区别于常规炸弹在接触跑道上表面时所产生的敞坑破坏,反跑道炸弹所产生的可以称为隐爆破坏。

根据爆炸发生的深度,跑道弹坑可以简单分成三类:1型弹坑(浅层爆炸)的可见部分近似一个半球形,会有大量抛掷物以小块向四周飞散;3型弹坑(深层爆炸)一般不产生较明显的可见弹坑,但会在地表产生穿孔,穿孔下方形成压缩空腔,产生少量抛掷物,并使得表层的混凝土出现径向巨大的破裂或隆起;2型弹坑(中等深度爆炸)兼有1型和3型的某些特征,弹坑呈圆锥形,底部为球状,飞散物介于二者之间。可以看出,产生3型弹坑的时候,所造成的破坏最难修复,而反跑道炸弹的隐爆破坏所产生的的就是3型弹坑。

为了保证能穿入跑道深处之后再爆炸,反跑道炸弹一般都采用了靠火箭加速来提高穿透能力的方式,其结构也基本相同,都是前段为硬质穿甲部件、尾端安装助推火箭和减速伞的长杆状结构。投掷时,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尾端的减速伞会打开,降低速度的同时,也使得弹体能够尽量垂直于地面以减小跳飞的可能性,然后火箭发动机点火,推动弹体穿透跑道面层,最后依靠延时引信起爆。

必须指出的是,对跑道的攻击并不是简单的丢下炸弹就可以完成的。封锁跑道并不需要用炸弹将整条跑道全部轰炸一遍,对于一条长达两三千米的跑道来说这既完全没有必要又难以做到。正确的方式是将跑道切断成三到五段,使得每段的长度都低于敌方战机的最小起降窗口长度。若只打成两段,有些机场依旧可以使用;

若打成五段以上则基本没有必要,首先阻止敌方战机的任务已经可以完成,其次这需要多次突击才能达成目的,是对可用战斗架次的浪费。

对跑道的打法也有讲究。使用普通炸弹攻击跑道的时候,载机最好沿与跑道成45度角的方向进入并投放炸弹,使得投弹轨迹刚好跨过跑道上方。投弹的轨迹如果和跑道夹角过小,则有可能全部投在跑道平行线上;夹角过大则会导致对跑道的破坏段变短。实际上即使使用制导武器,攻击规划时也最好遵守这一规律。

使用常规炸弹或无制导反跑道武器的时候,载机需要掠过跑道上空,这就给防御方提供了绝佳的攻击机会。

常见的无制导反跑道武器有法国的BAP-100型反跑道炸弹、英国的内装SG357反跑道子弹药的JP233子弹药布撒器、美国内装BLU-106/B反跑道炸弹的GBU-98/B集束炸弹等,这些武器基本都有这个缺点。如英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狂风攻击机挂载JP233子弹药布撒器对伊拉克机场实施攻击的时候,就曾经被地面火力攻击多架。因此,近年来攻击方往往倾向于使用远程布撒器或者巡航导弹来携带反跑道子弹药实施攻击的方式。如美国的AGM-130B空射巡航导弹就能携带15枚BLU-106/B反跑道炸弹和75枚HB876机场封锁子弹药。

机场封锁子弹药是一种近年来推出的新型机场封锁弹药,往往又被称为区域封锁子雷。以HB876式机场封锁子弹药为例,这是一种尺寸很小的子弹药,直径约10厘米,高约15厘米,重2.4千克。其带有聚能装药和预制破片,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靠近的人员或载具,也能依据预设时间定时起爆,对人员、轻/无装甲车辆和起降阶段的战机都有很好的起降作用。机场封锁子弹药的出现使得对机场设施的抢修存在更大风险,也增加了恢复机场正常工作的难度。

前面我们一直提到“最小起降窗口”这个概念。最小起降窗口实际上指的是可供战机安全起降的最小距离,不同的战机“最小起降窗口”也有所不同。当然,讨论最小起降窗口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战机的主轮距和前主轮距。如美军的F15战机,其最小起飞滑跑距离是274米,最小着陆滑跑距离是869米,主轮距为2.75米,前主轮轮距为5.42米。这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一架F15战斗机能安全起降,至少需要有一条尺寸为1000米X20米的无弹坑带。实际上F15起降时需要的无弹坑地带比这个更大,因为很少有飞行员能在如此窄的地带做高速滑行。作为对照,F16的最小起飞滑跑距离是533米,最小着陆滑跑距离是808米,主轮距是2.36米,前主轮距为4米;幻影2000的最小起飞滑跑距离是460米,最小着陆滑跑距离是646米,主轮距是3.4米。

如果考虑到机场封锁子弹药的存在,则对最小起降窗口的要求更高。参考飞机的起飞剖面,所清理出的起飞区域至少要保证飞机能爬升到450米的安全起飞高度以上,在这个范围内不能存在任何感应式起爆弹药,否则会对飞机的起降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