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屯大街”“便宜街”“新立街”……哪条老街让你难以忘怀?

2019-08-05     唐山大牌

震前,唐山市区的二十几条主要街道构成全市的基础图形;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市区,城市风貌大变样,但是其主干马路和一些旧街道名称依然保留下来。今天唐山市档案馆带您重新认识一下唐山的“老街”。

东局子街

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在开平镇成立。10月10日,该局从开平镇迁移到唐山桥头屯。从此,以开平矿务局局址为中心逐渐形成一条街道,称之为东局子街。唐山城市的发展从这里起步。

乔屯大街

大城山下,陡河之滨,有桥头社,始建于1405年,为原土著居民的聚落区。因为它建立在当时的唐山桥旁而得名。与此同时,有开平中屯卫的士卒在陡河边屯垦,聚军户为屯。清朝康熙以后,这些军户改为民户,并入桥头社所属。另外,这里还有南方的移民所建的桥头屯。1874年(清同治末年),桥头社始设集市,成为四乡土特产品交易中心。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桥头社建立唐山煤矿,开凿一号、二号矿井,矿工源源涌来,与土著居民混居,房舍相连,街道沟通,便形成了乔屯大街及其他乔屯街道。

粮食街

唐山煤矿于1881年开始出煤。为便于广大矿工购粮,粮商们先由出摊售粮到盖房定点售粮,形成街道,以“粮”命名的称粮市街。同样,卖鱼、卖柴的也分区经营,盖房筑屋,建起鱼市街、柴草市街等。

广东大街

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是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广东省开发较早,技术人员较多,唐总办便从广东省招来许多技师、工匠到唐山煤矿和唐山机修厂工作。这些广东人以乡谊关系,盖房筑屋,聚居在一条街道上,这样便形成了广东大街、小广东街,并建有广东会馆,供来唐山之广东人吃住之用。同样,在矿工中有一部分是山东人也居住在一起,于是便形成了山东街。

双桥里

1881年,开平矿务局在修成唐胥铁路和挖通煤河之后,又从宁河县之芦台河口到唐山,沿着煤河和铁路修建了十座桥。其中,邻近唐山的两座桥是铁桥,离唐山煤矿矿井稍南的一座铁桥称庆成桥,往复两条轨道从桥上通过。为便于来往行人,在桥下开了两个涵洞,沿涵洞向东西方向延展的一条街,称之为双桥里。

新立街

1896年,从北京通往山海关的关内铁路建成后通车。唐山新火车站也于同年建成。不久,在新、老火车站之间铁路两侧竖起铁栅栏,把唐山截成北、南两个区。为便于铁道两侧行人来往,于中间留了北道门、南道门、老道门。这时,因铁路北侧已盖满房屋,不能再向外扩展,不得不向铁路以南发展,所以,便在南北两道门之间的铁路南侧盖起民房,开设商店,逐步形成新立街,有新开辟成的街道之意。新立街即今解放路北段。

陆家街

郭谢庄的西头是铁路南道门,这里原来地势坑洼不平。1919年,开滦煤矿的包工头陆云清买下了庄西这片土地,拉土把坑洼之地垫平,盖起房屋,成为街道,称陆家街。

东中新街

这条街道建于清末民初,因位于新立街以东,两条街南北并行,又于沟东大街以西,故称东中新街,简称东新街。

沟东大街

这条街位于东中新街以东,并与之并行。因街位于南北直向的一条矿区排水沟以东,故称沟东大街。

小山商场大街

上世纪30年代初,小书馆、小饭馆、小摊贩聚集在小山,使之成为市场。小山西面有一墙与之隔断。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在此出资建成“大世界”商场,商场为二层楼房,楼上为天娥大戏院,楼下为天宫电影院和糖果店。以后,把市场西口的高墙拆除,辟为街道,西通便宜街,称之小山商场大街。

便宜街

唐山北道门南侧因毗邻老车站,过往行人多,矿工们常来买东西,于是在此开设了不少简易饭馆、商店、小摊点,因之形成一条东西走向街道。因为这里出售的物品、食品大众化且价钱便宜,故称便宜街。

东兴街

1929年,从小山东下坡向东延伸,直到吉祥桥(今胜利桥)修成一条东西大街,称为东兴街。此后,东兴街、小山商场大街和便宜街连成东西大街,即今胜利路。

大学路

1906年,开平矿务局与京奉铁路联合开办路矿学堂,在唐山新火车站西南建校。学校建成后,于校门前向新火车站修筑了一条马路,与铁路并行,称大学路。

兴国路

大城山之西坡原有兴国寺。1900年,唐山细棉土厂(启新水泥厂前身)建成投产后,因采石需要,拆掉该庙,又在大城山西面的红线沟重建兴国寺。后来,从庙前修了一条通向市内的马路,称为兴国路。

小窑马路大街

1940年,在唐山煤矿以西建立起瑞生缸局等陶瓷厂,专门制缸。这里猬集着的小缸窑逐渐形成一条街,称为小窑马路大街。

一条老街,一段岁月,也见证了唐山的变迁。你对唐山的“老街”有哪些回忆呢?欢迎小伙伴儿们点击文末【写留言】与我们一同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BFpYWwBUcHTFCnf5H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