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在海洋霸权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开始大力发展核动力航母,以远洋舰队来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的。苏联的路子与美国截然不同,指导思想仍然是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对航母的发展不够重视,而是热衷于发展核潜艇、反舰导弹等反航母手段,为此设计了许多针对航母的反舰武器,“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就是专为反舰而设计的。
“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作战任务是侦察、收集美国海军情报,上面搭载的电子系统有导弹跟踪、空间轨迹跟踪、电子与情报作战以及通讯中继功能,在战时作为苏联海军舰队旗舰和作战预警指挥中心,是苏联海军的眼睛和耳朵。
“乌拉尔”号由波罗的海造船厂承建,于1983年下水,1989年进入苏联太平洋舰队服役。该舰由“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改造而来,标准排水量3.2万吨,装备两台KN-3 压水式反应炉和2 座 GT3A-688 蒸汽轮机,续航时间几乎为无限,还能搭载一架Ka-32武装直升机,上面搭载的多种先进电子仪器和强大的侦察能力更是让美军头疼不已。
“乌拉尔”号体型太大了,吨位比当时的常规中型航母还大,苏联没有能供其停靠的码头,只能长期漂浮在海上以接驳的方式输送给养,还配备了大量护卫和工作人员保证其能正常运作。人员编制庞大、后勤管理疏漏、保养维护复杂,管理上的弊端给“乌拉尔”号埋下了祸根。
1990年,由于一名水兵在舰上抽烟并乱扔烟头,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烧毁了舰上几乎所有的电缆,锅炉也严重受损。还没有来得及修复,苏联便解体了,因为军费迟迟不到位,“乌拉尔”号便长期停留在马加丹军港,一搁置便是十多年。俄罗斯海军经过评估后,认为其无法再服役,于是在2002年将其除役。2003年,长期失修的“乌拉尔”号再次发生事故,核反应堆的隔离层破裂,险些造成核泄漏事故。2010年,“乌拉尔”号被拖往星星造船厂拆除,这艘造价高达18亿美元的先进战舰便因一个烟头而彻底报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