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好莱坞漫威影业正在筹划一部以华人为主角的电影《上气》。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好莱坞终于出了一部以华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但没曾想,电影还没上映,就在选择主角上争议不断。不仅如此,漫威还给这位超级英雄“上气”选择了一个更有争议的父亲--傅满洲。
其实傅满洲是一位虚构的人物,他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里面的反派人物。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但他却是很多西方人从就小耳熟能详的一个“中国人”。在小说中,傅满洲是一个喜欢用各种神秘邪术杀人的科学怪人,他不喜欢用枪炮和火药这种热武器,而是喜欢用匕首、毒蛇、毒蘑菇和黑蜘蛛这类奇怪东西,去毒害其他人。
而且小说中傅满洲智商很高,并且拥有4个西方大学的学位,精通好几个国家语言,其犯罪目的就是为了要灭绝白种人,并控制全世界。他的收入来源就是贩卖鸦片和倒卖“白奴”。这是赤裸裸丑化中国人的节奏,其实在创作“傅满洲”这个形象的时候,罗默对中国和东方文化一无所知,根本就不了解,完全是编造出来的。
虽然是编造,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丑化,跟当时西方国家排华思潮有很大关系。在1882年,美国出台了一项《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劳工入境美国。因为在19世纪中期,列强入侵,局势动荡,再加上美国加州金矿的兴起,在中国出现了去美国的淘金热。中国人不但在外形,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与西方人不同,而且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也使得美国人感到威胁,他们觉得中国人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
在排华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人的负面和丑化,开始在流行媒介上大量出现。傅满洲的形象也在此时诞生并走红,成为西方人最为广知的中国形象之一。在1940年之前,美国就推出过几部关于傅满洲的电影,当时就遭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抗议,抗议对中国人形象的丑化。但后来因美国也参与二战之后,与中国是同盟国,美国政府才下令要求这些影视公司暂停关于傅满洲题材电影的制作。
但在二战之后,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又开始出现更多关于傅满洲题材的电影了。在1972年,已经在早年遭受国中国大使馆抗议的《傅满洲的面具》这部电影,又在美国重映了,这次就连在美国的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抗议这是“对亚裔美国人的冒犯和贬损”。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华人群体的抗议和抵制,傅满洲系列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终结了。
之后美国大荧幕上,中国人的形象风格就慢慢开始转变,由邪恶的天才变成了功夫小子。这其中李小龙的影响功不可没,加上后来成龙、李连杰塑造的功夫英雄的形象,让西方人对中国形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反映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逐渐走向正面和多元化。
但考虑到傅满洲这个人物形象的“出身”,他的每次出现都很容易引起争议,包括这次漫威筹划的电影《上气》,也有可能是漫威为了炒作和增加争议看点故意为之。但向来号称文明的西方人,还要用丑化亚洲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这种胆怯和不自信着实令人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