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饼苏州人肯定都吃过!

2019-05-18     姑苏好时光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说起中国南北饮食最大的差异,我们很容易想到一点,在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

的确,在南方,日常的主食就是白米饭,而很多北方小伙伴的菜单里,每天接触吸收最多的主食则是各式各样的饺子、面条、包子……



当然现在大家其实早已经什么都吃了,但苏州人在吃面食上其实也是很有底蕴的,除了著名的苏式汤面外,江南吃客们在吃饼方面也是自成一派


早餐界的领袖之一,大饼


大饼即烧饼,苏州人有句老话“公子落难,大饼当饭”,大饼的性价比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前,大饼的样式有四种

圆大饼,最普通,馅心有点葱,所以也最便宜,三分钱一块;椭圆的,则是甜大饼,咬开一包糖汁,喜欢的人也不少,也是三分钱;长方形的大饼卖得最贵,油酥面包葱、猪油馅心,以前卖五分, 现在贵了点,大约要一块多了;



另外还有一种狭长的,长得有几分像官员上朝手捧着的“笏板”的“芝麻长大饼”,现在基本上不见了,这大饼长有尺许,宽却仅有寸把,油酥面,没馅,略有点甜,口感又酥又脆,有点类似于南通亭林脆饼,但吃起来决不会掉渣,价钱算是中等,四分钱一块。



说到大饼,油条就不能不说。在所有的点心中,没有比它俩更搭配的了。

油条,也称“油炸桧”,应该起源于苏州,但时至今日,习惯将油条称为“油炸桧”的苏州人,似乎也不太多了,反不如杭州、无锡习惯称此为“油炸桧”的人多了。



许多人都觉得,吃一口大饼,再吃一口油条,那滋味总不如“大饼夹油条”来得有滋有味。除了“大饼夹油条”之外,还有许多人喜欢在“大饼夹油条”的基础上,再夹一块葱猪油糕,吃起来尤觉得香脆软糯,甜咸适中,别有风味,确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苏州人对大饼的钟爱,我可以举一个我的吃货朋友的例子给你听。我这朋友最近到海南去出长差了,两个月没法回苏州,就是想念那一口苏州大饼,你猜怎么着?

她居然让她妈妈快递了40块大饼去海南。这大饼钱是80块,邮费也是80块。。。。呵呵,反正我已经献上了我的膝盖。




早上卖大饼,下午蟹壳黄


大饼一般都在上午供应,下午饼店多以供应蟹壳黄为主。这是大饼的精华版,饼身只有大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用料上却要讲究得多,加工工艺也更精细。蟹壳黄又称火炉饼,色如蟹黄,故而得名。



蟹壳黄馅心有咸有甜,咸味的有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味道独特。最受人欢迎的则是葱猪油馅。


“老虎脚爪”饼如其名


苏州的大饼店,下午一般都还有“羌饼”供应,乍一听,就能让人联想起西域风情。有的说这本是回民食品,也有的说它是军粮,但也有一说,则认为此饼应称为“伧饼”。说不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羌饼逐渐开始淡出市场,二十多年前,上海、苏州一带还能算流行。



可到了今日,羌饼在苏州也基本算是绝迹了。还有一种称之为“老虎脚爪”的点心现在也很少见了,顾名思义,它的得名应该是因为形似虎爪。


面衣饼,最省事的童年美味


三四十年前,油氽面衣饼到处都有,家家饼店都有卖。饼身是圆的,直径大约六寸光景,周边厚一些,越往里面越是薄,最薄处一经油氽后,大小不等的圆洞都会露出来。厚边很好吃,松松软软,也有嚼劲,薄处更加美味,既香又脆,绝对比印度薄饼要好吃得多。



这些饼都是苏州人早餐或者下午茶时间垫饥、享受的小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吃货成长为老吃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uFCBmwBmyVoG_1Z1U_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