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和孩子说不,让孩子养成懂得取舍的好习惯

2019-07-19     家学宝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穆一

1

不会和孩子说不,害娃又害己。

网上有一部叫《巨婴》的短片,内容虽夸张,但却真实残酷,令人深思。

在影片开始,我们看到家里墙上都是一家幸福的照片。

每天早上,妈妈都习惯性的为儿子穿衣,帮他剃胡子。儿子肚子饿了,妈妈赶紧喂他吃饭,儿子只负责打游戏,爸爸面对这样的场景也只是抬头看一眼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即便爸爸突然离世这一切仍未改变。

儿子一天的生活仍然是玩玩玩,生活起居还是靠妈妈照顾。

一天,儿子看到有自己喜欢电视购物,就像小时候一样要求妈妈去买。因为他从小到大的所有要求父母都没有拒绝过,所以这一次他依旧要妈妈买。

年迈的妈妈根本没有钱再给儿子买玩具,面对逼迫不已的儿子,她狠下心来掏出了自己的肾递给儿子,儿子在接到她的肾后,高兴的走了。

当儿子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

最后儿子玩累了饿了的时候,叫妈妈却发现她已经死了。儿子也明白了他离开了妈妈也活不成,干脆再次钻进妈妈身体。

这个短片虽然有些荒诞夸张,但是却反映出当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的一种育儿态度。

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就是个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你不舍得对孩子说不,孩子不会对你有半分感激,孩子会认为一切理所应当。

正如上面短片中的儿子和妈妈一样,妈妈对孩子从小到大的要求无一拒绝,最终的结果是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2

适时和孩子说不,让孩子养成懂得取舍的好习惯。

教育家尹建莉老师讲过一个自己教育圆圆的故事。

在圆圆小时,一次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她想买一种加有很多色素的饮料,这个时候妈妈告诉她:这个不能买,因为不卫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样的饮料。

圆圆一听妈妈不给买,不肯离开超市,生气的躺地上哭闹。

妈妈见此场景,也不搭理圆圆,也不生气。圆圆看妈妈不理不睬的样子后,哭闹的更加厉害。妈妈沉着气不着急,耐心的等女儿释放自己的情绪。

过了一会,圆圆看她如何哭闹都没有用,就停止了。也不要这个饮料了,和妈妈一起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在圆圆哭闹的整个过程中,妈妈用无声的语言和自己的行动在告诉她不,孩子也在妈妈的态度中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要的,是需要取舍的。

父母并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终有分别的那一天。父母在世,可以事事如孩子所愿,父母离世,谁还会为孩子买单?


(图片来自网络)



龙应台在给安德烈写的信里说:

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给孩子的爱,不是毫无原则的爱,是让他在爱中明白道理,是在爱中让他今后少走弯路。

3

为什么要和孩子说不?

1. “说不”可以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朋友给我说自己五岁的孩子很任性,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必须买,如果不买就哭闹甚至用绝食来要挟,自己很头疼。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六个大人伺候一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要求也是一再满足。

在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几乎没有一点抗挫能力。

心理学认为,经历的多样性比经历的单一性更好,顺利会帮助一个人形成一个方向的思维,挫折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另一个方向的思维。

拥有抗挫能力,是一个孩子一生的财富。

2. “说不”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制力


在电影《苦果》中,林蔷和林果是一对没有妈妈的姐弟。因姐姐心疼弟弟没有妈妈,对弟弟一味的纵容,纵容他赌博、盗款偷物,最终弟弟因故意伤害被警察逮捕。

不要想着他就是个孩子,可以为所欲为、不要紧,结果造成他的人生中根本没有自制力的存在,最终会害了孩子。

当孩子拥有了自制力,他可以抵制住诱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更好的保护自己,这样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3. “说不”有助于孩子养成完整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拥有好的性格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

当你不分青红皂白打人,要对你“说不”,是让你明白凡事都要清楚原因;当你爱抢小朋友玩具,要对你“说不”,是让你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是需要先征求别人同意;当你不遵守公共场合规定,要对你“说不”,是让你清楚,有规矩才成方圆。

你说的“不”,只是为了砍掉他不需要的枝枝蔓蔓,只是为了他更好的茁壮成长,只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完整的性格,这才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图片来自网络)



4. 面对孩子不合理要求,家长该如何做?


首先,转移孩子注意力。

这种情况适用于1-3岁小孩。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分辨不清楚什么是合理什么是不合理。

朋友孩子两岁的时候,一次来我家,因为突然间对液化气的开关感兴趣了,这可不能由着孩子来,朋友急了一身汗。

我赶紧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成功把孩子注意力转移带出了厨房。

因为这个时段的孩子并不是真正不合理要求,或许是好奇,或许是一时兴起,这个时候需要家长适时的把她们的注意力稍加转移就达到目的了。

其次,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惩罚。

4-6岁的小孩,已经能分辨是非了,这个时候不能由着孩子性子来,适当的时候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有一期的《超级育儿师》中,节目中的孩子总是无理取闹,家人没有办法。因此兰海老师就给他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兰海老师的惩罚措施就是当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让他坐凳子三分钟,如果不够三分钟就离开凳子,时间则要从新计算。

所以这个五岁的孩子在接受了几次相应的惩罚之后,开始变的讲道理了。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必要时候一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知道不是什么要求都可以。

第三,坚持原则不妥协。

作家于青说:

当你不把孩子当作完整的独立思想体看待时,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用不着拥有理性,不用为自己的举动负责,更不用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就此养成。


的确如此,家长在遇到原则性问题时,一定要坚持不妥协,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总比日后后悔来的好。

学者周国平说:

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的确如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敞亮的未来,请在关键时刻对孩子“说不”!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huEGwBmyVoG_1Zo7X-.html